第06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曲亮:以赤诚之心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
陈伟然:爱的康复“唤醒”患者回归健康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伟然:爱的康复“唤醒”患者回归健康

 

早上7:50,她走进护士站开始查阅病房的病例。10分钟后,开始进行交班……来到病房的她,要对患者的输液管路情况、皮肤状态等逐一了解。处理各种医嘱、进行各种护理治疗、进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为病人做好“六洁”……北京电力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主管护师陈伟然的清晨忙碌而有序。

2011年,陈伟然来到北京电力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从手术室护士转岗康复护理,角色的变化带给她不小的挑战。晨会时,她了解同事们“实战”经验;业余时间,她向康复师请教问题。这位康复医学科的“新兵”,通过各种方法汲取康复知识。

Fugl-Meyer平衡量表、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runnstrom分期偏瘫全身功能评定……康复医学科有各种评价量表,评估起来难度不小。对于初入康复领域的陈伟然来说,没有捷径可走,方法只有一个“下功夫学”。为了搞清楚各种量表的功能和评价流程,她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我给自己布置的功课进度是,每周掌握一个量表。”就这样,3个月后,她掌握了10余种量表的操作流程。

康复护理操作是陈伟然平日工作中的主要内容。“简单的说,每位新病人来到康复医学科后,我们会对患者进行专科知识宣教和指导。如,教病人偏瘫侧肢体怎么去摆放抗痉挛体位,怎么去预防肩关节半脱位,体位转移怎么转等。”陈伟然说。

有位昏迷的病人,从某三甲医院ICU转到康复医学科。当时,医生表示这位病人可能不会苏醒了,但家属没有放弃。“到康复医学科后,每天护士长带着我们不仅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还用心开展专科护理。”陈伟然回忆说,“我们指导家属给病人做有声刺激,录一些声音给他播放。每天早晚交班和平时查房时,我们还会叫病人的名字。”

陈伟然和同事们为病人开展康复治疗。每次翻身时,都要帮他摆放肢体。“帮他摆放成抗痉挛体位,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陈伟然说。就这样,大家每天重复着耐心的康复护理。大约4个月后,奇迹出现了,病人慢慢苏醒。随后,康复师对他进行康复训练,病人慢慢的从卧位转换为坐位。根据病人情况,医生、护士和康复师又制定康复计划。陈伟然和同事们根据病人的变化,及时给家属进行了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病人能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了,可以坐着轮椅去康复厅训练了。

翻书、查资料、向康复医师请教……在对病人的康复护理操作中,陈伟然也不断积累着经验,认真护理每位病患。一次,病房来了一位非常年轻的患者。“这位患者脑出血术后,留有右侧肢体偏瘫。入院时带有胃管、尿管,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右侧肢体肌力0级。”陈伟然说。

正确摆放体位、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康复指导、进行膀胱功能康复护理……除去康复师的康复治疗,每天,陈伟然和护士们都为患者做细心的康复护理。两个月后,这名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力达到3级,膀胱功能恢复,还拔除了尿管。又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康复训练,这名患者能独自进行穿衣、洗漱、如厕等操作。为了帮助这名患者进行言语治疗,每天,陈伟然和护士们还会找患者聊天儿。从发音不准确到发音标准;从只能说单个的字到能够说出一段话……交谈中,耐心的纠正他的发音。半年后,这名患者康复出院。

2020年,陈伟然参加了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工技能竞赛——康复护理师技能竞赛。通过初赛、复赛,她脱颖而出,入选26人决赛名单。决赛中,她发挥稳定。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她入选前十佳选手,获得“北京市十佳康复护理师”的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盛丽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