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同时,将鼓励灵活就业、新型就业、共享员工的新型就业方式,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更深层次的服务。通过创业、创新带动收入增长,发挥中小企业就业稳定器的作用。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打造创业创新集聚空间和相关支撑平台,让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参与到收入分配当中。
此外,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完善集体合同和集体协商制度,加快建立符合不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体系,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坚持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全市劳动者、就业者综合素质。
谈绪祥强调,将多渠道增加各方面的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继续扩大农民在非农产业中就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提升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农村绿色产业,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水平。
聚焦民生领域提出“硬招”“实招”
谈绪祥介绍,《纲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七有”和 “五性”需求,聚焦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住房、养老等领域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硬招”“实招”。
《纲要》着眼于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将市委规划《建议》中的124项重要任务和54项重要改革举措都进行了细化、量化、具体化和项目化。提出了一批“看得见” “摸得到” 的重要举措。“‘看得见’就是让企业在规划《纲要》中看到足够多的商机,‘摸得到’是要让老百姓能够感受到身边的可喜变化。”谈绪祥介绍。
围绕民生领域,其中,提出要建设健康城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扎实推动全民健康行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将绿色北京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消除劣五类水体,让广大市民享有更多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力争完成全市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北京将完善四级商业中心体系布局规划
“北京将完善广域级、区域级、地区级、社区级四级商业中心体系布局规划,优化商业设施建设布局。”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两区”办专职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梅英在对《纲要》进行解读时介绍。
据悉,“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最终消费率始终保持在60%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2020年,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北京市大力发展新消费,举办“北京消费季”系列活动,包括发放北京消费券,激发消费新潜力。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加强消费需求侧管理,围绕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流通体系、创新业态模式、品质品牌升级、提升营商环境五项重点任务开展系列专项行动。
刘梅英介绍,具体来说,将完善广域级、区域级、地区级、社区级四级商业中心体系布局规划,优化商业设施建设布局,创新重构实体消费空间;畅通传统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和商贸物流体系,加强内陆口岸转型创新发展,建立现代化流通体系;充分利用“两区”“三平台”政策红利加快消费领域新模式新业态落地,加快促进商旅文体业态融合;加速国际品牌引进来和本土品牌走出去,持续提升消费供给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和政策向北三县延伸
发布会上,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发展改革局局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张艳林对《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进行解读说明。据悉,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是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规划纲要已经基本编制完成,即将按程序印发实施。
规划纲要提出了城市副中心发展2035年远景目标、2025年主要目标。其中,“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绿色发展新优势,成为北京发展新高地。
围绕发展目标,副中心将建设中心城区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系统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在交通建设领域,将建成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提升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复线,建成市域快线平谷线,完成东六环入地改造、京哈高速拓宽改造;在公共服务方面,将建成城市绿心三大建筑,建成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推进一批优质医疗资源建成投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将加速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实现5G全域连续覆盖,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强化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实现全场景智慧。
打通交通堵点,率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推进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聚焦养老、医疗、教育等关键民生领域,推进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和政策向北三县延伸。
本报记者 彭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