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本市心理援助及时到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次人代会上,房山团代表班春燕建议,加强建立特殊群体心理援助服务机制,同时培养、储备心理援助人才。
2020年,班春燕当选为北京市劳动模范。身为一名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她长期关注居民心理健康现状。她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一些特殊工作岗位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如一线医务工作者、一线社区工作者等岗位人员,面对严峻的一线防控工作任务,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压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长期承受压力将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预防特殊岗位人员心理危机,切实关心一线特殊岗位工作人员身心健康,是心理援助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疫情使青少年学生居家时间比以往长了很多,与父母共处的时间多了,彼此的矛盾随之显突。据不完全统计,仅房山地区疫情后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比疫情前期增长1.5倍,高危心理风险学生增长80%,大多集中在厌学、情绪问题和亲子关系上。“因此加强疫情后学生心理健康防护和教育至关重要。”她强调。
此外,弱势人群心理问题亟需关注。班春燕说,空巢老年人等弱势人群,都是疫情后心理风险高发的人群,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机制制度,是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法,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班春燕建议,建立特殊群体心理援助服务机制。对于心理风险高发的特殊人群,通过心理援助的方式,提供长期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帮助。通过机制建立,为特殊人群搭建持续化、专业化的心理服务平台,预防化解潜在风险,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她还建议,要积极发挥社会心理服务站作用,培养、储备心理援助人才。她说,社区心理服务拥有“第一接触”和长期性等优点,是公众接受心理服务最快捷、最方便、最信任的方式。因此,应依托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站整合本地资源,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建立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此外,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和监测预警数据库,科学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后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心理援助的社会认知和社区预警能力。
对此,也要相应提高基层心理服务人员待遇,形成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需更多依托基层工作人员,因此提高基层心理服务人员待遇,增加工作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对于服务质量提升有较大促进作用。”班春燕表示。
本报记者 周美玉/文 彭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