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王佳庆:“云端”筑梦开路人
田立芬:一次辩论赛开启郊区学生“高光”时刻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立芬:一次辩论赛开启郊区学生“高光”时刻

 

延庆一中地处北京市生态涵养区,这里山明水秀,但远离繁华都市,信息相对封闭,接受新事物的机会相对匮乏,是不是这里的孩子就一定不如城里同龄人出色呢?一次学生辩论赛,让延庆一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田立芬看到了郊区娃的可塑性。

2019年11月的一天,田立芬所带“1+3”培养项目班的学生无意中看到高年级学生辩论赛的海报,心生向往,这名学生小声嘀咕:“要是咱们也能参加就好了。”正好听到学生想法的她心中一动,“对呀,我们也可以搞一次这样的活动,更大范围地锻炼学生们思维能力。”

说干就干,为了这次辩论赛,田立芬进行了充分准备。学生们非常积极,她所带两个班的学生居然组建了12支参赛队伍,加上主持人和工作人员,两个班80%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学生自己出海报、查资料,还学会利用中国知网等专业学术网站读论文、找数据,投入程度不亚于准备一次大考。

从一开始试辩论时的磕磕绊绊、自说自话,到最后巅峰之战的精密布局、锋利反击,历时一个多月的比赛让田立芬清晰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不仅感叹“孩子们太有可塑性了”。现在,她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很兴奋,“孩子们用睿智敏捷,严密的逻辑,有力的论证征服了现场的老师、同学和家长,我们陶校长激动地说,只要这样搞下去,清华北大对你们来说都是‘副产品’。”田立芬说。学生辩论时的精彩流畅程度让她惊艳,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一个月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参加辩论的学生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上语文课再发表观点时变得更加有理有据。冠军队和四强队的队员现在多数都是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并且成为主力,冠军队还将代表学校去参加更大平台的比赛,迎来他们的“高光”时刻。

这次辩论赛的成功,打破了班级日常生活的波澜不兴,调动起所有人的积极性。学生们追着田立芬询问:“老师,咱们还搞辩论赛吗?”“老师,我们可以办点别的活动吗?”她进行了一番详细计划,改造了原有的吟诵社团,目标是把高考所有需要背诵的诗词都唱出来。目前吟诵社团共有16名成员,大约每周开展一次活动。

田立芬是土生土长的延庆人,参加工作已有20年,她喜欢家乡的山山水水,喜欢家乡的人,愿意把汗水洒在家乡的土地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的课堂通常是从学生的问题开始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同时教的两个班教学流程也会有所不同,并不循规蹈矩。

教学中,她喜欢开展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认识语文学科的丰富与有趣。她由一篇作品推而广之,引领学生去阅读积累优秀作家的其他作品,并带着学生读诗写诗,通过养成热爱读书,喜爱写作的习惯,指导他们掌握高中阶段必备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到现在为止,学生们的诗选已经在公众号上出了四期。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提升语文能力”,这是历届学生对她一致的评价。上田立芬的课,学生翟秀颖很少走神儿,因为“田老师讲课太有意思了,说话妙语连珠”。学生徐颖筠说:“您在课堂上的幽默总可以把气氛点燃,每次都可以使同学们的积极性达到最高点。您授课的方法是那么与众不同,每节课都令人回味无穷。”听过她的课,家长王英杰也给出相似评价:“田老师,听您的语文课是一种享受,能感受到您的才华横溢。”2019年,田立芬获得北京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本报记者 任洁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