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火焰山楼望神京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火焰山楼望神京

 

登上永定门城楼北望,跃过紫禁城、奥运塔,群山连绵之中,火焰山一峰独秀。长城横亘,山巅之上,耸立敌楼,四面箭窗,各开九孔,因山名火焰山楼,因形称九孔楼,叫白了又俗称九眼楼。其实此楼自有雅号,御靖北台。

火焰山楼似乎与京城有着什么联系,或与龙脉有关,或在堪舆学上有什么讲究。总之,京城的北方,明人建造起如此规模的敌楼,自有用意,亦于长城沿线敌楼中独有。

火焰山城堡俗称营城子

火焰山在延庆四海村,古称四海冶。此地的防务于明代属宣化东路,正在明皇陵之北,成为防守要地。明代嘉靖年间,在长城以北,先后建起了南山路与东路两道边垣。南山路边垣沿线如岔道、柳沟、四海冶等地都建有军事城堡,屯兵防守。位置经过精心策划。十三陵在京师之北,黄花镇又在北面,为陵之玄武,而火焰山“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正如《长安客话》所言:“黄花镇正为京师北门。东则山海,西则居庸,其北切邻四海冶……极为紧要之区。”可见火焰山楼位置之重要。明人在此建楼筑墙,用意深远:守住了皇陵,也就守住了京城,守住了皇家根基。

此地“多奇峰峻岭,与海子口、擦石口具系极冲”。《延庆州志》描写为“山势孤悬,为南山第一要地”。火焰山有小路,可以攀登,海拔1191米。山路崎岖,树木繁茂蔽荫。相距火焰山楼西1里,有石头垒砌的城堡。城堡旧有基础,坍塌严重。现在修起了几丈高,基本参照了原样,下面条石,中间砖砌,上面垒起毛石,工艺与建材能看出是新物。砖砌的门洞还是旧物,为了保护,楦下门洞内用铁架支起,防止自然坍塌和人为破坏。城只开一西门,上方石匾额,中间已经断裂,是后来镶嵌上的,上书“威严”二字。两旁各有小字,前题“钦差怀隆兵备按察使胡立”,官职及姓名。落款“万历戊午(1618年)秋吉旦”,应是建城时间。

城门旁立有长城碑牌,上书“火焰山城堡”。当地人俗称营城子,文物部门称为营盘遗址,面积约有4400平方米。城堡内用毛石垒砌出当年的形状,约有几十米见方,墙也随着山势起伏。里面也用毛石间隔,下面能看出旧有的砖石,为营房的地基,当年驻有士兵。城南面还修建了两座寺庙。城堡向西,石边墙相接。向东也有石边墙,现在已用毛石修好,可以攀登。城堡与火焰山楼之间,营盘北城墙外侧,还有一座石条基础的砖砌敌台,现已部分修复。东面就是火焰山楼。

向南眺望北京结连接京城

火焰山楼进深很浅,台阶陡峭。楼为正方,每边约长20米,双层空心,七八米高,基础为条石垒砌,上为城砖砌筑。常见的烽火台,每面箭窗3个,多的不过五六个,而火焰山楼每面各开9个,四面共36个,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极为罕见。楼内有1米多宽的环形通道,供守城将士来往巡视。

楼体新近进行了修复,用了新砖石。当年,一层多处箭窗已经坏损,砖梯也已损坏,现在已经补齐。二层砖墙全无,地面铺着青砖,方齐平整的一个平台。视野开阔,穿过四面通透的箭窗,下望群峰与长城,四面八方的情况一目了然,一览无余。千山万壑,山川叠嶂,群峰皆在脚下。山峰之上,长城雄奇壮丽,蜿蜒逶迤,起伏跌宕,气势磅礴,如同一条长链,串起著名的慕田峪、神奇的箭扣、叹为观止鹰飞倒仰。城链上的烽火台恰如个个结点。当年一处燃起烽火,其他结点迅速反应,这在当年是最为及时有效的通讯手段。

再远的方向是一望无际的沃野平川,万顷田畴,叠青铺绿,怀柔水库如同一颗蓝宝石,镶嵌在绿色的大地上。长城向南,连接的那一端是北京结,后面便是京城。有文载:“登火焰山望之,而神京在前,宫阙在目,实京师以火焰为后屏也。”《长安客话》上也说“南望禁城隐隐在目眦间”,可见此山之高。这话说在古时,若是当今可以清晰看到奥运村最高的建筑——奥林匹克塔,可谓龙脉尽在眼中。

碑刻文化价值极高

因居宣化、昌平、蓟州三镇军事接点与内外长城交汇处,肩负着镇守北方门户的重要职责,又因体量最巨、瞭望孔最多、构筑精美,火焰山楼堪称明长城中的杰作,有人赞誉为“长城第一楼”。古往今来,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勇将猛士在此吟诗题咏,刻碑留记。楼的旁边放有24通碑刻,如此之多,这在其他长城敌楼中,绝无仅有。碑刻上的诗文精妙,楷书、行楷均是书法佳品。有完整的,矗立在楼旁;还有更多残碑,排列一旁,有的断裂,无法念通;有的字迹漫漶,难以辨认。碑外立起铁拦加以保护。

碑文多为登临时的感慨,填词和诗以抒怀,为火焰山楼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碑刻中有一通近2米高的青石碑,楷书镌刻着《登火焰山漫题二首》,落款是姑苏徐申题。此人为昆州人,嘉靖中由乡举累官至刑部主事。一首中“天际丹梯拱帝州,高台插汉眺燕幽”,另一首中“晓雾扬兵紫气重,振衣一上最高峰”诗句,形象鲜明,描绘了层楼之高。碑刻中还有一首《登火焰山次韵六首》,为此地天启朝守将,南山参将关中人徐永胤所作,其中一首:“绝巘高悬百尺楼,巡方乘暇一遨游。天开保障星辰近,地接陵京锁钥收。”有了切身感受,才能写出关之要,责之重,真乃儒将也。

石碑不仅文化价值极高,还可以提供考证依据,楼的名字经历过墩、楼、台的变化。火焰山楼最初为墩台,称火焰墩。《明实录》载:“嘉靖二十八年(1549)四月,总督宣大尚书翁万达奏:……臣往来相度,拟于镇南墩与蓟州所属火焰墩接界”。《宣府镇志》亦载:“东自四海冶镇南墩,接顺天蓟州火焰墩界。”资料提供了火焰墩旧曾先后隶属蓟镇、宣镇、昌镇管辖。自隆庆二年(1568),谭纶、戚继光创建空心敌台。墩台改建成楼,应在此时间之后。

火焰山楼下众多石碑中,有《登火焰山楼》:“白云层里插危台,俯首穷荒亦壮哉。万叠关山皆北向,九天灵采自东来。风清鼓角龙沙净,光闪旌旗海曙开。仗剑登高霜气肃,欲凭火焰暖霞怀。”落款为“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拆鄞吴礼嘉题”。吴礼嘉是万历十九年(1591)宣大巡按御史,做诗时为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能直接用“火焰山楼”冠以诗名,火焰山楼定建于成诗之前。降至清代,火焰山楼名又有变化,改称御靖北台。

一楼一关长城重点防线

此地有天马关,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长安客话》上记为小天门。《延庆州志》上记有:天门关,就在四海冶城堡西五里,那里“层崖壁立,险隘可恃”。而当地人称为天马关。“马”与“门”,读音也相近。当地人记得:穆桂英曾在此打过仗,大破天门阵时,在此留下过马蹄印,由此得名。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山里有匹天马,经常吃人。一天,老母奶奶来了,胳膊上挎个小筐,里面装着面条,对天马说:我去看姑娘,她正做月子。你先别吃我,先吃面条。天马吃了面条,原来是铁链子,被捆住了,然后栓在铁棍子上,锁入山洞里。后人找寻,山洞杳无踪迹。传说归传说,却也能反映出这里历来是兵家用兵之地,否则,明人怎肯在这里下那么大力气修墙建堡。

火焰山楼东边有一道石边墙,并没做修复,还是以前的样子。边墙毛石色红,应是本地所产,火焰山名是否因此得名,也未可知。火焰山楼位于南山路边垣与东路边垣交汇处,自西南而来的边墙,又折向东北。火焰山楼,在四海冶东南三十里;天门关,在四海冶西五里。一楼一关相距虽远,却是明陵后扆长城防线上的重点布局。明人在这样关键的位置建起了如此多的军事设施。

高文瑞 /摄

主讲人介绍:

高文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艺术档案学会文化艺术合作交流专委会副会长,电影编剧等。出版《密云城堡踏勘》《延庆城堡寻踪》《昌平关城探访》《京都志趣》等专著,及散文、随笔、报告文学集,传记文学等十余部,专著做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直播。文学作品获奖几十次,散文集《我上高原》获冰心散文奖。上千幅摄影作品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并获奖、参展。

□主讲人:高文瑞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