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小寒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带着一个“小”字,看似不经意,其实寒冷尤甚。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寒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那么小寒时节,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记者采访到北京鼓楼中医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宫僖浩,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寒节气中的各种养生小知识。
小寒养生有“三防”
防寒——要护头
“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宫僖浩介绍,中医认为,天气寒冷,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小寒时节,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若人们不能应时增添衣被,就可能使抵抗力下降,使心、胃、肺等脏器的功能紊乱,甚至引起气管炎、胃痛、冠心病复发,使关节痛、咳嗽、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生。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戴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除头部外,腹部保暖可以减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泻等疾病,膝关节保暖也很重要,不宜为了追求美观而过多暴露膝关节。脚部保暖除了穿厚实的鞋袜,还可以采用热水泡脚的方法。
防燥——内服+外用
内服: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外部保湿:可以适当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也可以使用喷壶在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如果在清水中添加不同功效的精油,还能除菌、添香。
防外感——常伸腰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此外,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可增强御寒能力。
小寒饮食“暖”为主
忌食生冷辛辣
冬天天气本身就很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小寒节气,饮食宜温、宜减咸增苦。”宫僖浩介绍,小寒节气心肾阳气容易不足,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口味可以加重一些,如生姜、大葱、花椒、桂皮、羊肉等。这段时间的饮食应减咸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阳,起到养肾的功效。
规律进食才健康
现代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经常是忙的忘了吃饭,或者是即使很饿也无法抽空去吃饭。长此以往,是对胃部的最大刺激。
宫僖浩提示,小寒节气要规律进食。冬季胃部本身就容易发病,如果再不能饮食规律的话,就更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异常,加重胃部的负担。因此,每天按时、有规律的吃饭才是对胃部最好的保护。
有胃病的朋友都知道,胃部敏感的时候,如果吃了一些“硬菜”,比如大鱼大肉等,就会觉得很不舒服。正因如此,对于肠胃的保护,我们应该采取软兵政策。粥、面条、热牛奶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在饮食制作过程中,也应该尽量选择蒸、煮、烩、炖等烹饪方法,以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
食物选择有讲究
在冬季,胃寒的人比较多,因此,应该适当选择一些能够暖胃的食物,像是小米,糯米、羊肉、狗肉、老姜、黑豆、大枣等。
因胃酸而引起胃部不适的,要少吃点玉米面、韭菜、土豆、豆类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胃部的胀痛,同时也应禁食浓缩肉汤以及酸性食物,如乳类、淀粉等,并控制食盐的食用量,而在胃酸分泌减少的时候,饮食调整则正好相反。
小寒锻炼有禁忌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小寒后天气寒冷,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能够增强身体御寒能力。但小寒节气的运动要注意适度。
宫僖浩介绍,冬季晨练宜迟不宜早。“因为每天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上5时左右,而人体的阳气还没旺盛。再次,不要过于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间剧烈长跑,必须有一段时间小跑,活动肢体和关节,待机体适应后再加大运动量。”
此外,宫僖浩还提示,冬季是人们情绪容易低落的季节,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应主动增加一些娱乐活动,让自己的闲暇时间忙起来,在上班时也适当增加运动,久坐时多站起来活动。
□本报记者 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