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孩子爱攀比名牌怎么办?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1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爱攀比名牌怎么办?

邰怡明 绘图
 

“妈妈,耐克又出新款限量版的鞋子了,我们班同学就有,你也给我买一双吧?”“爸,苹果又出新手机了,我要换个手机。”……面对孩子的不依不饶,非要买名牌不可,很多家长默默选择了妥协,怕孩子在同学面前丢面子,被人瞧不起,甚至有的孩子为了得到同学的艳羡,不惜偷钱充大佬。生活中,爱虚荣、攀比的孩子不在少数,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正确引导,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讲述人简介:

周先生 文化工作者 儿子18岁

可以说,攀比心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所有人不可避免的。那么,对于孩子会产生攀比的心理,更是应该合理认识。家长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变坏了,而是应该以身作则和正确引导。

首先,不要给孩子制造一个爱攀比名牌的环境。作为家长,一言一行都很重要。比如,不要在谈话中常常谈及谁家换房换车了,谁家经济条件多好的话题等等,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不会攀比。而且,家长也应该配合学校教育,比如穿校服,不要穿名牌衣服,这样孩子就不会有攀比的心理出现。当发现孩子出现攀比心理后,和孩子一起探讨关于名牌的有趣话题,比如,大家为什么喜欢名牌?究竟好在哪里?……当孩子对一些情况慢慢都了解的时候,不仅长了知识,名牌自然也就对他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了。

其次,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一是,要告诉孩子名牌的东西价格很贵,一个普通家庭的收入,很多时候是无力承担品牌消费品的。比如,我们的家庭收入情况,我会如实地告诉儿子,我们家庭在购买相关物品或者我们家长在添置衣服的时候,也常常会听取儿子的意见,请他帮助选择买哪一种性价比更高的东西等等。如此一来,孩子不仅学会了规划生活,也渐渐对名牌的东西不再关注了。我的儿子就是这样,现在即使我们偶尔想给他买件名牌之类的物品,他都会拒绝。因为在他看来,普通品牌的质地也很不错,虽然不是名牌,但不降低品质。二是,要时时提醒孩子以学业为重。家长要利用这种“攀比”帮助孩子树立上进心,把孩子从攀比物质上,引导他去关注学习和提高能力方面。

总之,孩子是一张白纸,孩子身上的攀比行为是正性还是负性,就要靠家长的正确引导了。作为家长,平时也要多关注孩子,理解他的心思和想法。

培养孩子独立上进的意识

讲述人简介:

黄女士 企业职工 女儿17岁

我认为攀比名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电话手表、手机、鞋子……从小到大,女儿提出的大部分要求我跟老公都尽量满足,因为我们对孩子的需求还是挺认同的,但是过分的一些要求我也会坚决不答应,我觉得其中是有区别的。

有的家长会跟孩子说:“攀比是不对的,你怎么不跟别的孩子比学习呢?”我觉得这样的话要少说,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进而跟父母没有共同语言。说实话,孩子适当的要求我还是能理解的。像女儿一次对我说想有个电话手表,“同学都有电话手表,只有我没有,他们碰一碰就可以加好友聊天,我要怎么融入他们呢?”女儿这么说,我觉得很有道理,随后就给她买了一个。然而,有一次,女儿说她要买一套衣服,那是一套明星代言的限量款衣服,特别贵,我当时就表示,这种不可以。她现在经济还没有独立,限量款的衣服一方面不适合学生穿,另一方面,这套衣服只能增加我们家庭的经济负担,建议孩子不要过分追求名牌,只要衣服穿着舒适,符合自己的气质就好。

作为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日常生活中,我不会过分干涉孩子,同时也不会满足孩子过分的要求,跟孩子讲清楚。盲目的攀比,会让孩子过分关注名牌,从而崇尚物质,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正常引导,物质享受只是一时的感觉,而真正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让攀比化为激励上进的动力,才是正确的化解之道。如果孩子为了面子而进行了攀比,那么家长也不要打骂孩子或者是从语言上进行讽刺。

根据经济条件决定,可以适当买些品牌

讲述人简介:

马女士 某私企职员 儿子16岁

说到孩子爱攀比名牌的风气,我觉得是这些年随着经济越来越好,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逐渐形成的,我们家长内心也很复杂。先说我家孩子的情况,我和孩子的爸爸从小都出生在农村,那时候家里孩子多,基本都是散养着长大。由于物质匮乏,能吃饱穿暖喝足就不错了,哪有条件去买名牌?简直都是不敢想的。我们结婚有了孩子,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儿子,想想我们小时候物质匮乏,就把家里最好的都给他。所以儿子从小就是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当父母的,都有这样一份爱孩子的心,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发现儿子越来越喜欢攀比:同学们又穿了什么牌子的衣服,背了什么牌子的书包,穿了什么牌子的鞋,他回来都要跟我们叨叨一遍。这意思不是很明白吗?想让我们给他买。

有段时间我儿子成绩不太好,给他报了不少培训班,家里经济就有点紧张,我就给孩子买了不是品牌的鞋子,结果你知道多气人?不知道他怎么故意捣蛋的,新鞋不到一周就坏了,我只好给他买了一双品牌的鞋子,他才满意。唉,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教育孩子真是挺失败的。

其实,我觉得吧,如果经济条件能够承担,可以买品牌,毕竟很多能成为品牌的东西都经过市场、消费者的层层检验的,质量、品质各方面肯定会更好。我们只是担心孩子消费了自己消费不起的物品,以后会走上怎样不好的道路?所以我现在对儿子的教育是,你以后要靠自己的努力,如果你的经济实力允许,那么想买品牌也没问题。如果你的经济实力不允许,也可以选择虽然不是品牌,但是质量过硬的物品。儿子反问我:我看不出来质量好不好,怎么办?我说,做任何事都有一个不断失败不断试错的过程,多买几次就懂了。对于孩子的攀比风气,只要进行恰当的引导,我觉得还是可以扭转孩子观念的。

理性看待社会比较,行为上要彻底脱离盲目攀比

专家点评:

北京联合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 黄大庆博士

社会比较是个体认识自身的一种方式,孩子的心智处在动态发展、尚未成熟的时期,不成熟的心理很容易导致不客观的比较,形成攀比心理。如不能及时引导,他们很可能会迷失自我、盲目从众,出现虚荣、自卑、逆反等心理。

对于孩子攀比追求名牌的问题,应该如何引导呢?首先,家长要以身垂范,形成良好家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自身的态度与行为会对孩子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要想让孩子养成不爱攀比的心理,父母必须做到不攀比。

许多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都会不自觉地进行攀比,孩子自然而然地效仿家长的行为,相互之间比较谁的妈妈更漂亮、谁的爸爸更有本事。因此,家长要理性看待社会比较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尊重并鼓励理性的社会比较,对于不理性的盲目攀比在态度上要坚决抵制,在行为上要彻底脱离。

其次,家长要接受并包容孩子的攀比心理。对于孩子来说,一身名牌是享受丰富物质生活、追求精神愉悦享受的一种表现,家长不能轻易给孩子扣上“价值观不正确”的帽子,这种简单的贴标签做法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

第三,社会比较是正常的,但攀比名牌是一种不良的社会比较。要想克服攀比心理的消极影响,必须让比较回归客观轨道。家长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家庭的经济实力,通过告诉孩子父母的收入水平、家庭开支等财务状况,让孩子了解到何种消费目标才是切实可行的。超过家庭的承受范围太多,就演变为恶性攀比。

同时,让孩子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选择情况与孩子大体差不多的人进行比较。否则,选择超过自己太多的对象,容易造成内心的高压力,形成自卑心理;选择低自己太多的对象,容易造成内心的虚妄,形成自负心理。

第四,让孩子懂得与他人的比较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比名牌。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价值,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一个人可以赢得他人长期认可的方式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孩子不要只将眼睛放在外在衣着上,更要注意自己在学业成绩、和谐人际、兴趣爱好等方面获取的认可,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进取,不断地提升内在素质。

本报记者 任洁 博雅 杨琳琳 余翠平采写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