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中华好儿女中,有一位英雄曾是我家邻居,当年我们院子里的小孩都管他叫张叔。
上世纪70年代,我所在的小学组织传统教育活动,就是请张叔给我们来上课。当时一见到主席台上的张叔,我就很自豪地和周围同学说,他是我家邻居。而张叔的英雄故事,也就是在那一次牢牢地留在了我心里。
张叔是1950年底参加的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成为了一名汽车团的战士。因为是高中毕业生,1953年初经过短期培训,成为了团里“排定时炸弹”小组的教员。那一年,美军投放了大量新型炸弹,志愿军战士没有见过,一开始吃了不少亏。
一天早晨,张叔接到了下面连队的电话,说敌机在公路附近投下了许多带“蝴蝶翅膀”的炸弹,不知道怎么处理。张叔一听,饭都没顾上吃就赶赴现场。可惜晚了一步,连队的战士心急,还是想按照老办法在炸弹上绑绳子拖走,没想到刚一绑绳子,炸弹就爆炸了,一位战士光荣牺牲。讲到这里,张叔的声音有些哽咽。那位牺牲的战士刚参加了他组织的排弹培训,还极力邀请他去连队现场指导。没想到他来到了连队,那位战士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了解了现场情况,张叔指挥战士们用冲锋枪对准炸弹射击,但“乒乒乓乓”的子弹撞击,对炸弹没有丝毫作用,张叔就匍匐前进抵近观察。那炸弹上有一对奇怪的“蝴蝶翅膀”,上面还有筷子粗细的小孔,这就是后来被志愿军战士称为“蝴蝶弹”的一种新型炸弹。看着看着,张叔就有了主意。他找来长绳,在一端绑上了一个铁钩,然后对其他战士说:“你们隐蔽好,观察我的动作,如果我牺牲了,你们就总结经验,再试其他办法。”说完,张叔就带着长绳再次接近炸弹。当举起铁钩慢慢穿过小孔时,张叔也是十分紧张,按他当时作报告的话讲: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内衣也让汗湿透了。铁钩穿过小孔放下后,炸弹毫无反应,张叔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迅速返回隐蔽处。“给我拉!”随着张叔的大喊,战士们只稍微拉动了炸弹,就迎来了轰的一声巨响,炸弹成功排除。
大家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张叔又考虑到一次处理一个炸弹太费事,如何提高效率的问题。灵机一动间,他想到了拉窗帘的原理。于是,他们找来许多小细绳,一头绞上铁丝弯成铁钩,另一头也绞上铁丝弯成铁环,然后根据炸弹数量,将相应的细绳都套在同一根粗绳上。一次拉拽,轰隆隆的爆炸声就此起彼伏地响起。有些没炸的也都被引爆了。利用这一方法,张叔带领战士们很快就将公路附近的炸弹清除干净,这一经验也被迅速上报推广,成为了志愿军战士排除敌人新型炸弹的有效方法。为此,张叔荣立了三等功,还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有一次排弹,张叔发现一枚“蝴蝶弹”的引信爆炸了,但没有引爆弹体,蝴蝶翅膀依然完好,他就把弹体内的炸药清除掉,保留下一枚完好的“蝴蝶弹”,战后曾在国内进行过展览。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我看到过这种炸弹,外形确如展翅飞翔的蝴蝶,不知是否来自张叔的保留。
睹物思人,想起张叔在报告最后说的话:“我们当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就是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做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栋梁。”那声音穿越时空,总能激荡起我内心的波澜。
□李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