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百分百的匠心去打造建筑经典
用一流的数字技术为建设者戴上“隐形”的眼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百分百的匠心去打造建筑经典

罗惠平
国家速滑馆项目总工程师
 

在近一个小时采访罗惠平的时间里,记者几次被打断,都是项目上的事。作为国家重点速滑馆项目的总工程师实在太忙了,开会研讨、协调各个部门的合作、全面负责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罗惠平都要面面俱到。

“年轻、稳重、亲切”是罗惠平留给记者的最初印象。今年40岁出头的他,2005年就参与了重点项目首都机场T3A航站项目的建设工作,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再次参与到奥运工程国家速滑馆的建设中,在行业里,算是一位历经过风雨的老将了。

采访从索网跨度破世界纪录的“屋面天幕”说起。“国家速滑馆屋面结构为单层正交双曲面马鞍形索网结构,索网下分布有检修马道、通风系统、消防水炮系统、场地照明系统、通信系统、体育工艺等多专业、多系统安装内容,空间构造异常复杂,采用传统的CAD辅助设计很难实现各专业深化设计的协同。”罗惠平介绍,通过全专业基于BIM模型的深化设计,对各专业进行综合,实现各专业的合理有序排布,最终实现“精准”建造。

在罗惠平看来,建筑看似是粗活,实际上却需要缜密的思维,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难度,速滑馆更是一个接一个想不到的难题在等待着。所以,为了保证工期不受影响,很多问题都要提前考虑。比如,仅仅屋面防水问题就提前一年开始着手了。“运动员在速滑馆冰面上是要破世界纪录的,屋面一滴水都不能漏,屋面防水问题得慎之又慎。”罗惠平说,为了保证层面不渗漏,经过了防水体系前期研究分析、专家研讨、比较试验、材料选择等等,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反复进行现场深化设计,最终确定了一个最优方案。

一道难题刚解决,另一道难题又摆在罗惠平面前:春节后突发疫情,尽管项目部及时制定实施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尽最大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两手抓、两不误,但春节后一直到4月底,工地只有少量工人。屋面防水施工恰恰赶上了雨季,偏偏今年的雨又很多,无疑是对项目的考题增加了难度。

怎么办?工期紧、时间短、任务重、难度大、目标高……于是,只要天气预报有雨,项目部从相关工作人员到主要领导,都要留下加班。看排水系统是否可行?要检查屋面层面是否有渗漏……“当时很多室内作业都在同时进行,屋面防水最起码要拦截住大部分雨水,想办法把雨水引到排水沟,尽量不能渗漏到屋里,不能影响屋里的其他工作正常进行。”罗惠平说,这样就要不断地调整施工顺序,涉及到各部门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和辛苦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在罗惠平心里,做一件事就必须做好它,容不得半点马虎。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仅各个专业要有高标准、高目标,工作中做好各个专业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更是关键。如果协调稍有疏忽,实际项目就会有偏差,活儿就不精了。”

为了把工活儿做得精准再精准,作为全面负责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总工程师,在设计好图之后,罗惠平经常带着各个专业的负责人来到现场,共同勘测,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即使你在项目现场看到的一个幕墙锁保护锥,也不是简单设计完了就打造出来了。设计图纸和现场总是有差距的,尤其速滑馆这样一个异形建筑,每一个构件的深化设计需要多专业的协同和反复核对,同时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以确保深化设计万无一失、切实可行。”罗惠平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赶工期,从7月22日开始至今,罗惠平还没有休息过。“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干工程就是这样嘛!因为工期是没有退路的,尤其是大项目更紧张,弦都绷得很紧。”罗惠平淡淡地说。

“按照建设计划,2020年底,冬奥会北京赛区、延庆赛区所有竞赛场馆将全部完工。心里马上就该放松一下了吧?”记者本以为会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还早呢!最起码要到测试赛结束后,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或许才可以告一段落。”没想到,一直看似平静的罗惠平,语气中透出了几许沉重。

他说,虽然压力很大,但作为项目总工程师,他很自豪。作为奥运工程的亲历者和创造者,他深深体会到技术革新的力量和建筑技术的巨大进度,不变的是工程建设者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现在最想的就是不辜负社会期望,让“冰丝带”成为不留任何遗憾的建筑艺术品。

□本报记者 博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