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哥,今天天儿不好,路上慢点。”“小曲,有了门口的坡道,出门方便多了。”一大早,在昌平区天通北苑二区1号楼1单元楼门口,上班的、出门买菜的、遛弯的……街坊们不管是脚步匆匆的,还是悠闲散步的,大家都热情地互相打着招呼。
11月17日,记者走进这个楼门,楼道内一尘不染,墙上“立体四合院”五个字十分醒目。一单元里每层有6户人家,总共16层。每一层的公共空间都有着不同的主题,推开楼门就如同进了家一般。例如,2层的6个住户家中都有小孩,楼道里挂满了小朋友们的作品,俨然成了“儿童成长园地”;3层楼道的主题是“乐享夕阳红”,热爱花草的长者刘丽君和李进在这里成为花友;12层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因为这一层住户中有9名党员,他们不出楼门就能聚在一起互相学习交流……楼道已成了“公共大客厅”。居民的书画作品、手工艺品,养的绿植花草把楼道布置得像家一样干净温馨。大家把公共区间当成自己家一样维护。
如何让高层楼房的住户也能亲近起来?就在去年年初,天通北苑第二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建荣把打造“楼门文化”的计划告诉了楼门长张淑芹。张淑芹一下子想起了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的情景,“每层楼像一座四合院,16层摞起来,不就是‘立体四合院’嘛。”她立即行动起来,把全部家庭从上到下走访了一遍。终于,“立体四合院”立项申请书在去年4月的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一单元综合管理部也正式成立,名誉主任、会计、审计等职务全部由住在单元里的居民担任。每户自愿出资100元,“立体四合院”还设立了“专门账户”,接受热心住户的捐款,用于粉刷楼道墙面、清理垃圾小广告、节假日活动等。
“立体四合院”成立一年多来,楼门环境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前些天,门前破损的坡道改造完毕,台阶降低了高度、加大了宽度,还把阶梯和栏杆刷成了红蓝双色,方便了居民,还提高了环境档次。“以前邻居们都不怎么来往,如今邻里之间经常串门儿,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居民张阿姨介绍说,“整栋楼院好比一座老北京的四合院,街坊们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
□本报记者 周美玉/文 陈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