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新铁路乌鞘岭特长隧道到石太线石板山隧道,再到太兴线二青山特长隧道……杨守义以过硬的技术奋战在施工一线,从未出现过任何测量质量事故,是大家公认的“测量状元”。工作17年来,他荣获过公司“十佳突出科技贡献奖”“先进工作者”“二十二局工匠”等多项荣誉。如今,作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四公司科技部副部长,他把自己的座右铭——“依据标准、超出标准,才能建设工程、创新工程”分享给广大一线施工队友们。
做勇担重任的“排头兵”
杨守义的家乡在贵州黔西县,交通极不发达。2003年,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苗族娃,从重庆交通学院一毕业就走进了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在测量队 扎下了根。当从师傅手里接过第一把尺子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心,要为偏远地区的修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守义被分配至四公司乌鞘岭特长隧道项目部。乌鞘岭隧道是当时亚洲第一长山岭隧道,初步设计工期7年,最后施工阶段工期压至两年半。
20.5公里的长隧道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建设完成,难度非常大。杨守义迎难而上。其中3号斜井项目管段有4个隧道掌子面,测量班分成6个小组,工作实行三班、8小时倒班机制。斜井施工期间,为节约测量放样时间,测量员坐着最后一趟出砟车进入隧道,利用挖掘装载机在隧道掌子面左、右侧装砟的空隙,通过多次架设仪器进行掌子面放样。进入正洞后由于断面增高,一次放线够不着拱顶,为快速解决测量问题,测量员最后想出了在隧道掌子面爆破后,利用挖掘装载机行使速度慢、开进掌子面的时间段,架设仪器,在隧道砟堆的上断面先放线,下断面等出砟完后,再进行第二次放线。
杨守义被工友们顽强拼搏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主动请缨担起了恶劣施工环境下的测量放线重担——导线、高程控制网测量,这些工作都要利用段内施工干扰小的时间段进行,而这个时间段一般是凌晨零点至6点,杨守义一直坚守在那里。他记忆最深的是2003年的除夕夜,他和一堆冰冷的测量仪器为伴,争分抢秒地进行测量工作。
辛苦终会有回报,在这种极端工作环境下,最终乌鞘岭隧道3号斜井正洞3400米施工任务段与1号斜井和5号斜井全部顺利贯通,中线横向施工贯通误差仅有0.8厘米,纵向贯通误差仅有1.8厘米,高程偏差仅有0.9毫米。这份成绩单中,饱含了杨守义的汗水。
做破解难题的“探索者”
在工作岗位上,杨守义发誓用青春传承“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
2006年6月,杨守义作为工程部部长负责石板山隧道胡雷斜井反向下穿胡雷水库施工段落。隧道拱顶距离地表高程只有28米,坍塌冒顶,突水、突泥安全隐患巨大。当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尚无先进的GNSS全天候地表监控设备,怎么才能进行隐患排查?这时大家都沉默了,善于思考的杨守义想出了一种“垒石子”的办法,间接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
什么是“垒石子”的方法?就是将石子先小心垒起到一定高度,当隧道里进行爆破作业时,观察石子爆破前后的稳定性,如果石子倒塌,就证明爆破影响较大;如果石子安然无恙,相对来说表示安全系数较高。
面对高精度的测量仪,这种“垒石子”的方式似乎很简单,但就是这样一个“土办法”,却为整个隧道的安全贯通提供了有力保证。
技不压身,杨守义不仅是测量工作上的顶尖好手,而且在工程技术方面也一直在探索钻研。
2010年8月至2015年10月,杨守义在太兴铁路项目部担任副总工程师,主管工程部并兼主管测量工作,独立主持15.851公里特长隧道的测量和技术工作,任务难、险、重。
针对单线特长隧道的长大斜井施工的特性,杨守义采取调整洞内错车洞间距,优化了大避车洞设计,并利用大避车洞加宽加深掉头等措施,解决单线隧道快速出砟施工问题;针对隧道涌水反坡排水困难等问题,杨守义对斜井采用多级泵站接力排水、高压风管应急排水等措施,及时排除洞内涌水;针对断层破碎带复杂地质条件,杨守义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结合地层地质条件,与现场设计代表多次沟通,采用管棚、径向注浆等加固措施,顺利通过破碎带施工;针对软弱围岩大变形的问题,杨守义经过研究分析,通过多次实践论证和技术改进,采用围岩监控量测技术,对开挖、支护进行监测,建立了相应数据库,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
做培养人才的“引领者”
2014年,当太兴铁路二青山隧道贯通的那一刻,杨守义说:“我的青春留在了太兴项目,留在了这条隧道。”
常年奔波在外,杨守义对家人的关心都隐藏在了心底,而他的父亲特别理解他,在电话里总是说:“工作要紧,别顾着家里。搞好你的技术活儿,家里的事有我们,你忙你的。”可是这一忙,就成了和父亲的永别。
杨守义把这份遗憾和对家人的亏欠,都弥补到了身边人的身上。对跟着他测量的年轻人,他都会尽力扶持,给予各种帮助,“就为的是这些孩子们能走得更顺利些。”他说。
2015年10月,杨守义被调到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四公司机关任工程部副部长。此后,夹岩长石板隧道、银西客专黄土隧道、韶关天然气管道线小断面隧道等重难点隧道施工现场都留有他的身影,并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荣誉并没有让杨守义停止前进的步伐。近几年,他带领着公司40余个项目的测量工作稳步前行,今天或许还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安营扎寨,明天就很有可能身处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江南水乡勘探测量。
杨守义喜欢《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这首歌,每当听到这首歌,“铁道兵精神便油然而生。”杨守义说。工作17年了,他喜欢在塞外牛羊叫声中入眠,在东海的碧涛声中醒来,他还要继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带领着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四公司的测量团队,迎接下一个17年。
□本报记者 石海芹 通讯员 王玉兰 刘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