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款网红商品是“黑科技”还是“黑”顾客?
评价教师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奖项
进博会志愿者整装待发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8年超4%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部将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
评价教师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奖项

 

本报讯(记者 任洁)记者11月3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拟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其中评价教师科研水平时不唯论文和奖项,SCI、ESI相关指标不再作为直接判断依据,以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

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将以一级学科为单元,强化质量,淡化数量,不设置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专利数等指标,突出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成果,加强不同学科分类评价;强化“代表作”和“典型案例”评价,充分体现办学定位与特色贡献,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主要举措包括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四维度评价体系。第五轮学科评估将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养首位,重点考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情况及成效;加强人才培养过程质量评价,重点考察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国际交流等方面情况,突出科学研究等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加强在学质量与毕业质量相结合的学生质量评价,在学质量突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代表性成果,注重学生参与度和贡献度,毕业质量坚持整体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质量相结合,注重用人单位评价。

在对教师的工作评估中,教育部将注重多元评价,不唯学历和职称,不设置人才“帽子”指标,避免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设置“代表性学术著作”“专利转化”“新药研发”等指标,进行多维度科研成效评价;评价学术论文聚焦标志性学术成果,采用“计量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中国期刊与国外期刊相结合”的“代表作评价”方法,淡化论文收录数和引用率,不将SCI、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规定代表作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期刊论文,突出标志性学术成果的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

同时,改革教师队伍评价,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采用“队伍总体结构与代表性教师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教师队伍质量,重视青年教师队伍情况。加强教师以教书育人为首要职责的评价,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和指导研究生情况作为重要观测点。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关注教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和授课情况,抑制人才无序流动。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评审工作全部通过网络开展,不“进校”评估,减少对学校正常办学的干扰。评估将建立违规惩戒机制,对于因数据填报失实而被删除的数据,不得再进行补报,或调整到其他学科;对于弄虚作假行为,视其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和处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