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实”出诊记
独立书斋啸晚风
北京的秋天
■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实”出诊记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我家的故事,要从父亲的外号“老实”和他的出诊箱说起。

老父亲七十岁了,兄弟排行第十,长辈们都叫父亲老十。父亲从1969年开始在村里当了一辈子赤脚医生,做人、做事实实在在,庄里人都尊称父亲“老实叔”。父亲从不认为夜间出诊就该多收费,不管什么时间出诊,没有多收过人家一分钱。不论亲疏,不管远近,是否饭口,只要乡民一有需要,父亲拿起出诊箱立马出诊。

乡里乡亲的,父亲的真名小孩子们都不知道,只知道“老实”爷打针不疼。

后街张家四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肺部出了毛病,每天打针就像吃饭一样勤。农村人怕上医院,也上不起医院,父亲在半年的时间里,天天准时准点给他打针,从没有耽误和延误过,直到最后治愈。农村人没有啥吃食,为了感谢父亲,四嫂子送来了一篮子鸡蛋,还有架上摘来的西红柿,嘴里絮絮叨叨地说着“谢谢老实叔,谢谢老实叔”,放下鸡蛋和西红柿就要走。父亲拦住了她,说:“西红柿你自己家育秧种的我留下,鸡蛋给上初中的孩子补补身子。”

街坊四邻都说,“老实叔治好了一个人,救了一家子,送啥都得接着。”父亲却说:“他家半年的医药费多少钱?咱们庄稼人一年能挣多少钱?吃他家俩西红柿就当解渴了。家里都穷,一篮子鸡蛋得攒两三个月,可是笔不小的收入。”四嫂子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曾问过父亲为什么收西红柿,而不留鸡蛋。父亲实在地说:“半年了天天去给打针,他家很感激你咱得接着这质朴的乡情,可是一篮子鸡蛋那是人家一家子一个月的油盐酱醋啊。”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实在人。

后来父亲和我住在城里,打针看个小病还是会的,可是父亲从来不给别人看病,他说:“我没有行医证,再给人看病就是不合规矩。”领居家大爷让给支个招儿,父亲从来都说不会。让人觉得似乎不近人情,可是有一天晚上刘大爷犯了心脏病,大娘上门来求助,父亲立马上门做心肺复苏,并叫救护车,没有耽误一点时间。救护车及时来到。医务人员都说,老师傅真棒。父亲骄傲地说:“我是多年前的赤脚医生。”

好的家风是岁月酿出的醇酒,好的家风是内心精神的食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的教诲,不是一堂课,而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细细地品读,继承、传承下去。

□王振策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