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北京城南亦庄凉水河畔,夕阳的余晖洒在微波荡漾的河面上,银光闪烁。水声、鸟鸣,还有朗朗笑声……成功摘帽“臭水河”的凉水河经开区段如今成了市民锻炼身体、亲水赏景的天然大氧吧,打造出了经开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
流经7个区、全长68公里、流域面积695平方公里的凉水河,是南城地区最大的排水“动脉”,同时,也是一条多年用于排污的河道。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水直排入河,导致凉水河曾遭受严重污染,又脏又臭。
从2013年开始,凉水河打起了“翻身仗”。通过铺设截污管线、封堵排污口等措施,实施系统治理,凉水河沿线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这其中,经开区段的效果尤为显著。2018年,经开区规划建设“亦庄新城滨河公园”,打造了“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凉水河新景观,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曾经的臭水河也变成水鸟的乐园,大批野鸭、白鹭等鸟类栖息,河道内也出现了鱼虾。凭借良好的生态景观,凉水河经开区段入选水利部办公厅的第一批示范河湖建设名单,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全国河湖管理及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示范样板。
优美的景观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经开区对照全市河长制工作,建立了有经开区特点的区-镇两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区内所有河道均由属地负责,实现了河长制管理的全覆盖。各属地管理单位还建立了自己的管理方式,比如将河道管理实施网格化,实现精细化管理。
经开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各相关单位作为河长制工作的成员单位,与属地密切配合,特别是针对开发区雨污水分流的特点,为了防止利用雨水口的偷排,除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外,在河道排口处均要安装视频系统,对污水入河情况进行记录,并结合“吹哨报道”机制,属地与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帮助解决河道管理的复杂问题。
经开区依托北京市水务局开发的河长巡河系统,全面推进和掌握各级河长的巡河工作,2019年1月-2020年8月,经开区各级河长共巡河590余次,巡河里程1195公里,100%完成了所有巡河计划。
在人工巡河的基础上,为了推进河道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目前经开区正在加密河道的视频摄像系统,并研究将公园视频系统与河道监控系统相结合,实现河道到公园的无死角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