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攻克一大批机器人技术难题 让企业不再被“卡脖子”
实现5G与无人电机车圆满融合 给矿山插上智能的翅膀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0年10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现5G与无人电机车圆满融合 给矿山插上智能的翅膀

马著创新工作室
首钢矿业公司
 

从电工到工控软件开发员,从自控设备到软件编程,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开发,马著用31年时间钻研,一步步让井下摸爬滚打的工人走上地面,实现电脑操控设备,为矿山建设打上“智能”的标签。马著扎根他的创新工作室,在智能矿山建设方面取得累累硕果。今年,他更是带领团队在金川集团龙首矿实现了“5G+电机车无人驾驶”新模式,加快了5G技术在冶金矿山行业的落地,为国内智能矿山建设按下“快进键”。

1988年,马著成为了首钢矿山的一名电工。从技校到工作岗位,马著对计算机的痴迷就没变过。“我当时非常好奇,为什么敲打几下键盘,计算机显示器上就可以出现汉字,我决定在下班以后花时间来研究一下计算机,看能不能与我的工作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工资悉数用来买教材,整日沉在电脑海。马著从一名工人锻造成了技术骨干。他研发的井下电机车自动驾驶系统,开创了无人驾驶先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使电机车操作工人成功离开井下,可以在办公室内通过电脑远程控制电机车。更重要的是,他在地下采矿自动化领域的创新创造,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马著也成为了行业内知名的智能矿山专家。

2020年年初,马著创新工作室并没有因为疫情耽误项目进度。在紫金矿业有轨电机车无人驾驶改造项目中,有16台电机车,8个溜井,2个卸矿站,生产需要统计卸矿站卸了多少矿,溜井装了多少车,矿车拉了多少节,需要统计班产、日产、月产,这就要求系统具有非常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但自动化PLC在现场控制方面非常精准,做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则不占优势,尤其是对大量数据的处理非常吃力。马著决定带领徒弟们进一步完善电机车报表功能。经过反复试验后,他提出尝试一下自动化与信息化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分析判断、数据库查询、报表生成等优势。为了避免人员接触,他们利用线上会议系统,进行技术研讨,并加强与业主单位的线上联系,开展远程调试。最终攻克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特殊接口”,满足了数据的正常读取。

2020年春天,电机车报表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实时报表、班组报表、日报表、月报表等统计,得到了业主单位的高度认可,为后期项目再次升级提供了技术条件。

今年5月,马著带领徒弟们与中国电信5G技术团队通力合作,集体攻关,充分利用5G通信“大数据量、低延时”等特点,经过深度开展“5G+工业互联网”的探索与试验,最终打破了原有机车的2.4G WiFi通信模式,成功将通信系统升级为5G,实现了5列、14台电机车在5G通信模式下的无人驾驶和智能调度,全面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首次实现了电机车无人驾驶与5G通讯技术的完美融合,为用户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岗位环境,降低人工成本创造了条件,为推动国内智能矿山建设迈上新台阶贡献了力量。

多年来,马著创新工作室始终站在地采自动化技术前沿,跟踪国内外矿业工程领域专业技术发展最新动态,保持地采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前瞻性和示范性,积极为职工技术提速搭建平台。马著在注重课题研究攻关的同时,也十分看重精神和技术的传承,他带出来的徒弟个个脚踏实地、乐于钻研。首钢劳动模范潘海涛就是马著的得意门生。“最开始的时候,我对地采通风系统不太了解,我师傅就从工艺、设备等方面系统地为我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实现最优化、最理想的通风系统。在我眼中,师傅搞了这么长时间计算机,大脑就像是CPU一样强大。”潘海涛回忆,马著师傅不仅有着丰富的技术、项目经验,而且在专业领域的眼光非常长远,对年轻工人的帮助非常大。

如今,马著创新工作室还在持续创新,不断为国内智能矿山建设开辟新路。

□本报记者 赵思远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