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游九眼楼长城 体验北京金秋魅力
临清龙山寻龙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0年9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清龙山寻龙记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这是当年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表述,其中的“临”即为山东临清。“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大运河不仅造就了古代临清的富庶繁华,也为这座千年古城留下许多传说。

在临清市区的西南,有一土丘,据史料记载,该土丘是明代永乐十五年,开凿会通河及以后疏浚河道的淤土堆积而成。历经数百年,终于形成了鲁西平原上最大的人造土丘,该土丘南北绵延约两千米,制高点高度约三十米。

当地人把土丘称为龙山,这来源于一个传说。据传,乾隆三十年,清帝南巡,路过临清,龙舟正在运河里行走。一条等待御封的龙,靠近龙舟,抬起龙头。乾隆帝一时兴起,脱口而出:“好大的一条鱼。”语音刚落,那条龙变成一条鱼,翻个水花不见了。后来那条龙,昼潜运河,夜伏土丘,吸取日月、山水之精华,苦苦修行,并保佑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久而久之,把那土丘生生压成高高低低的七段,远观犹如蜿蜒起伏昂首欲飞的七节青龙。从那以后,人们管土丘叫龙山。

龙山到底有没有龙?在龙山能不能找到龙的蛛丝马迹?怀着这样的疑问,初秋时节,我开始了我的龙山寻龙记。

沿会通河西岸向南,走过临清二闸口,左前方有一土山,便是龙山。

行至山底,林木葱郁,顿感凉意侵袭。踩着林间小路,蜿蜒向上,松、柏、榆、槐、椿各种树木密密匝匝,簇拥、堆积在一起,却又各自矜持,浸透出一份淡泊与宁静。大的、小的、圆的、长的、窄的、宽的等形状各异的树叶,呈红、黄、绿之色,横空摇曳、百般娇媚。

一只不知名的秋虫趴在潮湿的青草上,鼓起双眼,睥睨着我这个外来客,当我伸出双手过去示好时,秋虫不慌不忙地跃入草丛。

爬上龙头,龙山的南端有一四柱六角亭,曰望月亭。我站在亭的东面,仰望空中,但见天高云淡。我想,如果是在夜晚,在亭内石桌上置一壶老酒,坐在石凳上,沐浴习习秋风,聆听秋虫鸣唱,赏秋玩月,更是人间的妙事一桩。

亭的西侧写有四个字——“沙邱凝碧”,站在此处,向西远眺,会通河、大运河尽收眼底。遥想当年,每当夕阳西下,临清的先人在龙山之巅、霞光万道之中,看两河杨柳依依、河水汤汤、白帆点点。此时,我终于明白“沙邱凝碧”的寓意了。

从南向北,羊肠小径,平平仄仄,凹凸有致,细细体味山间小路的流畅婉约,别有一番情趣。犹如一首跌宕起伏的轻音乐,引人步入一种美妙的境地。两侧林木茂盛,地面青草尚绿,脚踩在上面,犹如轻轻触摸婴儿的肌肤,撩得心也软软的。

走得累了,我便躺在软软的草上。一只紫燕上下蹁跹,两只喜鹊想在空中盘桓,数只麻雀林间跳跃。我轻轻地闭上眼睛,倾听鸟儿欢唱、欣闻风儿低语。“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油然心生。听倦了,我慢慢睁开眼,轻轻欠身,随意捧起一把泥土,我嗅到了千年大运河文化底蕴的味道。

走到龙山的北端,龙尾之处,有一望岳亭。站在亭内,向市区俯瞰,古城临清好像从水墨画中浸出,美轮美奂。

带着没有寻到龙的遗憾,我走下了山。行至山脚下,有一收拾得十分平整的地面,呈现眼前。此处有一株粗大的古树,上面钉着“龙湾林晨练场”的木牌。有一老翁坐于中间。

“老人家,龙山到底有没有龙?”因为在山上没有寻到龙,我不甘心地问道。老翁听了我的话,眯起双眼,向龙山顶上望去。此时,不知谁家孩子不合时宜地放起一只龙型风筝,那风筝腾挪跌宕,叱咤风云,向着高空翱翔。老翁指指风筝,对我说:“那不就是龙吗?”

听到老人的回答,我终于明白,龙,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图腾,永远镌刻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中,龙山这个称谓,实际上寄予了当地人的一种美好愿望。

□杨金坤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