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者来说,在平时的消费活动中,对那些有着响亮的商品名称,而又货真价实的商品,自然会厚爱有加,欣然购买,而对那些商品名称一般的往往不会投以太多的目光。由此一来,也促使了众多商家,无不在自家的商品名称方面绞尽脑汁,为取一个响亮的商品名称而奋斗。可见,商品名称往往是最快走入消费者的一个商品先导。
然而,我最近在浏览新闻时,发现了一个怪异的商品名称,有点令人喷饭,也让人反思。据上海澎湃新闻报道,有一家销售牛排的公司,也将牛排按照男女来分。原来网友注意到一家食品有限公司售卖“爸爸排”“妈妈排”两种牛排,相同价格但克重却不同。有网友质疑牛排同价不同量,也有网友认为,“这么分没有意义,应该按规格而不是按性别分类。”
针对顾客质疑,厂商通过微博发布说明称不存在任何的歧视,同样的价格存在克重的差异是因为使用的牛排部位不同,“爸爸排”使用西冷牛排,“妈妈排”使用眼肉牛排,后者价格通常是前者的1.2-1.5倍。该公司辩称,“对于该家庭系列牛排产品,将爸爸、妈妈、孩子融入到品名上,主要考虑食用人群的偏好不同,可以便于寻找合适自己的产品。”
但是,网友对此却不领情,认为把牛肉按照性别分是性别歧视。因为,消费者的口感是多元的,并不是一个性别只认某一部位的牛肉。
看来,这家食品公司对自家商品名称的命名,实在有些哗众取宠和多此一举。把简单的商品复杂化,无疑地让消费者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由此,我想到,在消费领域里,我们遇到的这类名不副实的商品实在不一而足。众所周知,商品名称是指为了区别于其他商品而使用的商品的称呼,命名的方式可以从商品功能、商品形象、商品产地、商品的象征意义等方面着手,一般以文字形式表示。因此,好的商品名称,都是易记住、易懂,朗朗上口。当然,有些夸大其词的商品名称,虽然一开始很唬人,但是身经百战的消费者,也不全是消费“马大哈”,任凭商家胡乱起名,就欣然买单了。反而,更多的人会疑惑,在犹豫不决之间,就会与这个看似唬人的商品“失之交臂”。
一个商品,代表着生产企业的社会形象、商业形象,也是企业在社会上赖以生存的关键所在。一家企业的商品优劣,自然会在市场中得到最大的检验,商品的吸引力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直接影响力。命名恰当,可以提高如名度,增加销售量,命名不当,则导致滞销。商品的命名,也是企业兴衰的关键之一。有的商品功能很好,因为不会起名,而被市场所抛弃。于是,我们就看到一些在商品起名方面“黔驴技穷”的商家,试图以挑战消费者的认知来命名自家的商品,造成所谓的轰动效应。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南方某公司打出“我要清嘴”(一种能清洁口腔的产品)的宣传语;山东某房地产公司处心积虑地打出“你要二房吗”(房屋租赁服务)的大幅标语;而广东一方便面厂则挖空心思搞出了“泡的就是你”(泡方便面)的街头招贴……这些广告与商品起名傍明星一样,都无异于哗众取宠。
商品要实在,起名更要规范。对此,一方面商家要自律,一方面监管部门要用规定来约束商家,以此净化消费市场。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