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目 送
载不动的爱
碎片拼贴出的社会众生相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0年9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碎片拼贴出的社会众生相
——读刘心武《邮轮碎片》
 

在万物互联时代,我们捧着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碎片化的阅读,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刘心武在其最新长篇小说《邮轮碎片》里首创“拼图式小说”,把自己观察到的时代变化、体会到的人心诡谲,以碎片方式呈现,文字凝练,叙述嬉笑怒骂。独具匠心地带领读者在碎片化阅读中推理出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拼贴出真实的当代中国,体会身边的变化。

刘心武一直是现实主义作家。1977年,他以短篇小说《班主任》登上文坛,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成为改革时代的前声。他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他曾任《人民文学》主编。几十年来,他安心创作,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刘心武曾说,自己的写作生涯种植着四棵树——红学研究之树、小说之树、散文随笔之树和建筑评论之树。红学研究之树最早在他的生命中萌芽,他从中国的这部古典巨作中学习写作;小说之树见证了他的文学成绩;散文随笔、《红楼梦》研究和建筑评论方面,也是精品佳作荟萃,充分展示了刘心武在各个领域丰硕的创作成果。而此次,年近八旬的刘心武又尝试了碎片化写作的小说《邮轮碎片》。

故事发生在一艘巨大的邮轮上。登上这艘邮轮的人物形形色色,有准备写《长安街女子》的三流作家,有导游、有退休医生、有年近四十还单身的女大学教师、有遇见少年时暗恋女子的中年男士……在这“海上大观园”里,刘心武将四代中国人的命运浓缩在一起,让他们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秘密、自己的名利枷锁,爱恨情仇,巡航在地中海上,漂浮在似梦似幻的前世今生。

“碎片化”是指颠覆宏大叙事,以断裂、反整体性、系统性为取向的一种文化景观。谈到为何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刘心武说,这些年因为和不少读者有接触,特别是90后、00后的年轻读者,他们当中很多人已经习惯于手机阅读,不耐烦长篇幅的东西,也就是习惯于碎片化阅读。因此,他最后选择了这种碎片式叙述。读者可以随读随歇,随闲随读,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与刘心武一贯的小说风格类似,这部“碎片化”的小说虽然讲述的故事并不曲折离奇,但小说叙事非常紧凑,悬念迭出,总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追读下去。如开篇设置悬念,游客教授、学者宙斯在邮轮顶层卫生间被人殴打,谁干的?为什么?这悬念直到后面才予揭晓。还有作家马自先的母亲婚前曾接到热辣情书,后来写情书的成为他姨父,那封情书究竟销毁了没有?情书背后究竟有没有隐秘的行为?从少年时代就暗恋林珊珊的罗可尔,究竟能不能追求到已经徐娘半老的她?那两个暴富的00后少年明厉、普奔究竟是什么背景来历……在《邮轮碎片》中几乎集中展示了一个广阔社会的众生相,各种身份、阶层、职业的人在这里交汇碰撞,他们构筑出时代的热点与痛点,演绎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对于《邮轮碎片》这部长篇小说的写作,刘心武认为,其试图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从《红楼梦》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中汲取灵感,以小见大、以虚应实来映照当下斑驳陆离的现实社会。他给叙述方略确定为“碎片式”,而作品名称也就叫做“邮轮碎片”。但就是这邮轮上下的若干琐碎细节,拼贴起来,则犹如万花筒般从中呈现出具有广度与深度的世道人心图像,同时,也给读者一个完整感受中国现实发展的精神旅程,别具意味。

□钟芳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