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控制精度 不超过头发丝四分之一
垃圾分类“达人”的烦恼解决了
服贸会机器人展区观展人气高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9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控铣工挑战赛:
控制精度 不超过头发丝四分之一

 

伴随铣床切割材料的滋滋声,历经5小时的加工,一块铝块变成了框架,一块钢块变成了十字梁,铝框架和钢十字梁一组合,立即成为一个精美的构件。

9月5日,第二届“北京大工匠”选树活动——数控铣工挑战赛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举行,一场钢材、铝材变零件的比拼在此上演。比赛由6名终极挑战者向3名种子选手发起挑战,参赛选手分别来自央企、市属国企、外资企业等。

“今天比赛主要考验选手在掌握基本功的前提下,熟练、精准操作数控铣床的能力,要求选手在图纸分析、程序设计、材料判断、刀具选择、工艺处理、加工技能等方面具备过硬的水平。铝材容易变形,钢材加工难度大,两个零件加工出来后,还要看一起组合的精度,一共有上百项指标要进行评判打分。”数控铣工挑战赛裁判长商学谦说。

商学谦告诉记者,本次比赛难度大,加工精度要求控制在15微米以内,即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约四分之一的粗细。两种材料对应的刀具材料、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完全不同,只有选对了刀具和切削参数才能与铣床一起发挥最佳效果。比赛结束后即封存比赛作品,由第三方检测机构用三坐标测量仪检测精度,再由评委对工件装配、外观等统一打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

“比赛中间不敢多喝水,怕上厕所耽误时间,一上午只喝了半瓶水,希望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能呈现出更好的作品。”种子选手刘琪来自首钢机电公司,今年33岁,从事铣工10年。刘琪感慨“这次比赛活儿够难的”,难处就在毛坯去除余量大,零件容易变形,精度不好控制。但刘琪表示,自己在这场高手对决中学到了很多,其他选手加工工艺、刀具量具的运用,也让他很受启发。

终极挑战者李明洋来自航天科工三院8359研究所,是该所首席技师,今年36岁,从事铣工14年。他说:“北京大工匠比赛挺让我长见识的,感觉挺激烈的,但比赛比的就是心态。零件的加工顺序很重要,怎么加工效率更高,需要进行优化。我是一边编程,一边让设备运转按程序操作。如果停下设备来编程,比赛时间就不够用,可能连两个零件都加工不完。”

□本报记者 马超/文 彭程/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