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张海伦: 解决车辆维修难题的“智多星”
刘新:身残志坚 创业致富不忘村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海伦: 解决车辆维修难题的“智多星”

 

“当兵一辈子不后悔,不当兵后悔一辈子。”2013年9月,怀着儿时的梦想,他为了那身热爱的戎装,背上行囊踏上内蒙古朱日和军事基地的专列,来到北疆大漠戈壁荒原。2015年,他离开深爱的部队,脱下戎装换上工装,带着从部队学到的坚韧与执着,来到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车身保修厂,成为一名专业维修公交车辆的保修工人,开始了另一段精彩的生活。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张海伦。

扎实苦练

军营中百炼锻精钢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从戎的两年,军旅生活影响了张海伦一生。

朱日和是全亚洲最大的军事基地,蓝军部队就是最坚韧的磨刀石,作为其中一员,张海伦每年都要参加N场军事演习。刚下连队的张海伦发现,自己的体能不是很理想。为了不给班排拖后腿,他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跑5公里,每天下午体能训练一个5公里甚至是10公里,每天晚上睡觉前100个深蹲、100个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练习单杠手掌磨出水泡,第二天伤口没有好继续练……半个月的摔打和锤炼终于拿到考核成绩优秀。

经过上千次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数不清的风雨中扛枪巡逻,又有独自在星光下的站岗放哨,昔日的幼稚已被钢枪磨去,取而代之的是钢铁浇铸的威严与刚毅,军营的历练对张海伦的心理、思想、意志和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是一次洗礼和脱变。凭借着坚定信念和优秀表现,他荣立了三等功。这段军营生活,锻造了张海伦坚韧不拔的意志,许多经历使他受益终身。

勤于钻研

成为解难题的“智多星”

两年的时间很短,但绿色军营的人生经历永远不会抹去。退伍后,张海伦来到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车身保修厂。

刚进厂,大家都是从学徒做起,看着地沟上高高架起的“巨无霸”公交车,看着维修工把“问题”车一辆辆修理好,张海伦满心好奇的同时,更是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他下决心好好学修理。“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自己抽时间学。”张海伦说,“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再结合师傅教的实际操作技能,操作起来就容易得多。”

“这些年,公交车动力类型不断更新换代,经历了汽油、柴油、天然气、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油电混合车型。如果不学习,咱们这活就没法干。”师傅们的感慨时常萦绕在张海伦的耳畔。在师傅们的影响下,他一直延续着翻阅资料和书本汲取工作所需知识的习惯。除此之外,他的手机中全是关于维修的资料:艾利逊自动变速箱故障汇总资料、发动机系统操作员培训资料、纯电动车辆电控系统知识与安全防护资料等。遇到维修难题查资料、上下班途中学手册、午休用餐中一手拿着餐勺另一只手还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线路图,用张海伦的话说,手机真的成了他进步神速的“秘密武器”。

除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车身保修厂还搭建了深受职工欢迎的新媒体学习平台。比如,北京市榜样工匠赵凯伦技师工作室微信群,张海伦就是这个微信群里的活跃分子。微信群由赵凯伦领衔,包括工作室的技师们、技术科的工作人员,都是技术大拿。张海伦和喜欢研究技术的年轻人,有时间就在群里相互交流技术问题,分享技术知识,请师傅答疑解惑,把维修中的点滴经验拍下来,发到群里和大家一起学习。这个随身课堂,形式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活泼,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很多指导。

“作为一名维修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车辆故障,适应新车型更新换代。”张海伦经常告诫自己并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从多角度反复揣摩机械、配件配置作用,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到车辆维修中。有技术难题的时候,他决不拖到第二天,查找资料、互相讨论、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然后再动手、再研究,直到疑难故障排除为止。正是5年来坚持不懈地学习,他从最初的学徒,逐步成为敢于担当、善于创新的公交车辆维修技术骨干。

除了平时日常车辆保养外,张海伦充分发挥在部队榴炮连维修保养炮车的优势,一有时间就根据公交车辆维修需要进行小工具的研发,光是做工具就磨破了六七双手套。他发现车间钻头使用的比较浪费,很多新职工不会磨钻头,就制作了研磨钻头的专用工具,因为效果显著很快就在车间广泛推广。在搬运地板的过程中,发现职工搬运过程很费力,于是他利用杠杆原理发明了搬运工具;在维修发动机的过程中,他发现某些水管卡口不够牢靠,于是就发明了一个锁紧水管接口的工具,利用旋转原理快速牢固的锁紧卡口。

入厂仅一年,张海伦的小发明就达到5项,被职工们称作解决维修难题的“智多星”,而每天下班后挑灯夜战上网找资料、绘制工具草图也成了张海伦业余生活中的“调味剂”。

持续成长

争当“公交保修大工匠”

“拼搏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是张海伦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变成今天可以独自娴熟维修新能源公交车辆的保修技师,对公交车辆的保养维护及故障排除也拿捏得恰到好处。虽然工作在保修生产一线,但他从没放弃学习和努力的机会,他的成长让身边的领导和朋友们赞不绝口。

在公司技能大赛期间,张海伦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扎进训练车苦练实操,直到别人都下班了依然拉着指导老师给自己开小灶,手掌上结满了厚厚的茧子、工作服渗出层层汗碱、本就单薄的身体被累瘦一圈,他连眉头都没皱一下,终于凭着不懈的努力杀进复赛;在保修分公司组织的职级考试中,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第一次报考八级工就拿下了全厂第一名的成绩成功晋级;2017年顺利考下了技师,成为维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辆的技术骨干。在各种挑战中,张海伦以顽强的作风,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风貌,感染身边的人,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向成就“公交保修大工匠”的目标大步迈进。

“军队带给了我荣耀,也带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强壮的体魄。如今在公交保修,我会始终将军人的品格一如既往的保持和传承下去,为建设现代化新保修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张海伦说。

□本报记者 崔欣 通讯员 马振涛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