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抚慰心灵的励志箴言
初为人师第一课
首都职工技术技能素质提升计划2020年招生简章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为人师第一课

 

时间过得真快,她从没有等一等,倏地几十年过去了。屈指数来,我自1990年9月1日站上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迄今已整整30个年头。品味“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青涩岁月,那真是属于我的芳华——一段既充实又明亮的日子。尤其是第一次站讲台的经历,仿佛就发生在昨日,历历在目,深深眷念。

1990年8月底的一天下午,我怀揣分配通知,骑一辆驮着铺盖卷的自行车,一路行一路问,去一所地理位置偏僻的农村中学报到。眼前的学校,除校门锈迹斑斑外,整个校园绿树荫荫、院落深深,难掩“大家闺秀”的书卷气,与想象中的农村学校大相径庭。顿时,一颗悬着的心着落下来。到行政楼,接待我的是分管教学的年轻副校长。他格外热情,先是领着我参观校园,介绍学校的概况,又派总务处的老师给我安排了宿舍。

当晚,沐浴着洒入屋内的斑驳月光和唧唧虫鸣,我躺在床上,仰望天花板。尽管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心胸是敞亮的。我知道,当明天的太阳升起,那将是人生的另起一行。

深知第一次登台亮相的重要,开学前两天,我精心准备着初为人师的第一课。经反复权衡、考量,决定打破常规,与同学们讲讲语文教材封面上的“语文”二字。如此定夺,倒不是为了显摆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经查询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不到一天,写出了两节语文课的教案初稿,分别围绕“语言”“文学”的起源、发展、分类及价值展开,中间植入了一些传说、典故、趣谈、名言妙语、本地方言区分布以及个人语文学习和写作的经历。在反复修改、加工和完善后,晚上又在宿舍试讲了几遍,感觉还行——我对上好第一课充满了信心。

上课那天,我早早吃过早饭,进了办公室。尽管大学期间曾有过多次演讲及组织班级活动的经历,但面对临近的第一课,心里还是惴惴不安。我尽可能理顺情绪,提振精神。眼见着离上课只有3分钟了,我整一整衣领,默默地对自己重重地说了一声“就看你的了!”昂首挺胸地直奔教室。

班长一声响亮的“起立!”同学们齐刷刷“老师好”的问候,让我精神为之一振。待大伙坐定,我原本紧张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脸上带着笑意,环视一周,在自我介绍的开场白后,开始了授课。时长45分钟的一节课,我慢条斯理、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讲授了教材封面上的一个“语”字。同学们显然被我吸引住了,沉浸其中,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个别同学一改农家娃羞赧的本性,大胆与我互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响起了下课的铃声。就这样,我结束了初为人师的第一课。从课堂氛围、教学过程和同学们意犹未尽、略带亢奋的眼神中,我明白,我成功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有了这相对成功的第一次,以后的教学便得心应手了。在当年11月份学校举办的涵盖所有学科的青年教师评优课大赛中,我摘得桂冠。其时,有着语文特级教师头衔的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在听了我的课后,大加赞赏,说:“语文老师就该是这个样子!”在前辈们的引领、鼓励和帮助下,我挥洒着热血青年的激情、才智和勤奋,与同学们在饱含墨香的时光里,把一个个问号拉直,把一篇篇作文写好,一起仰望星空,在诗和远方中前行,赢得了他们的喜爱与尊敬。以至于多少年后,同学们对我曾经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以及在全市首创的课前“三分钟小演讲”,依然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穿越岁月的长廊,回眸初为人师的第一课,这一抹淡雅,刹那芳华。

□丁东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