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小物业,大民生,更是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5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逾百日。
老旧小区没物业咋办?没业委会咋建?围绕群众身边物业管理领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北京市坚持党建引领,以落实条例为契机,将物业管理与常态化疫情防控、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加大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带动物业长效机制建立
“我们7个人全部是党员。”6月3日上午,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六合园南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党支部正式成立,物管会由3名居委会工作人员和4名社区居民组成。
“六合园南社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2020年纳入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鲁谷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先侠介绍,部分业主自治管理意识不强,产权单位众多,业主大会和业委会始终没能成立起来。
这是许多老旧小区共同的困境。北京市住建委物业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吕向东介绍,目前北京市有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5000多个,截至去年底成立业主大会的只有1300个左右。为解决这一难题,条例规定可以组建物管会作为临时机构,依法组织业主共同决定物业管理事项。
通过张贴公开信、推荐自荐、公示等程序,六合园南社区物管会正式成立,并逐步开展物业选聘、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意见征集等工作。
“老旧小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六合园南社区居民、物管会成员孙小平介绍,除了召集志愿者和楼门长开展“入户调查”,物管会还在社区门口“支摊儿”问需于民。目前小区改造已正式启动。
“北京有2700多个老旧小区,是当前社区治理工作的短板。北京市不断加大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政策支持,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同步引入物业统筹考虑,为老旧小区建立长效管理创造条件。”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说。
因地制宜想办法出实招
切实提高“三率”
丰台区方庄地区芳群园三区9号院是一个失管十几年的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疫情期间谁给居民“站岗放哨”成了难题。芳群园三区社区党委紧急调派保安,组织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等多方力量守护社区安全。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物业重回小区。条例实施后,许多居民咨询能否成立物管会。”芳群园三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姜莹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6月8日社区正式向方庄地区工委提交申请。仅仅用了21天,6月28日物管会正式组建完成。
“物管会组建得这么顺利,是因为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间感觉到有人管、有人守的好处。”芳群园三区9号院物管会功能型党支部书记田兆荣说。
21天的加速度也得益于丰台区率先出台的《丰台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参考手册》,手册梳理标准化操作流程,拟定常用示范文本。“让基层拿来就能用,一查就明白。”丰台区房管局物业科负责人郭喆说。
北京各地因地制宜想办法出实招,切实提高业委会(物管会)覆盖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朝阳区围绕打造“品牌物业、法治物业、智慧物业”工作思路,制定区级工作方案,要求各单位各街乡把物业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物业管理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要强化党建引领,将条例实施和社会治理难点、问题相结合,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朝阳区委副书记王旭说。
截至7月31日,北京市已有124个街乡镇累计成立767个物管会。按照规划,2020年底前北京市新成立业委会(物管会)2000个以上,到2022年“三率”均达到90%以上。
接诉即办解民忧
推动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老房子又漏雨了,能不能找人给修一下?”“灯泡坏了,哪里有维修队?”在西城区椿树街道,胡同平房区的居民遇到住房问题的烦恼,经常会给街道社区或12345热线打求助电话。
在系统梳理群众诉求的基础上,椿树准物业服务中心7月10日正式成立,由准物业公司为居民提供个性化、菜单式的物业服务。
“下水道堵了,一个电话维修师傅就来了!”“通过手机预约,工作人员上门回收饮料瓶和废纸箱。”准物业服务中心成立后,胡同老街坊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每个社区设一个胡同管家,24小时接听居民来电。”椿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博介绍,街道正着力推进胡同平房区准物业服务全覆盖。
近年来,随着居民对物业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由物业服务引发的社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以12345热线为例,物业服务是市民投诉较多的一项。5月1日至8月10日,北京12345热线共受理条例相关反映7600余件。
“市住建委将进一步利用‘接诉即办’机制督促物业企业对投诉问题及时整改,将结果纳入物业企业信用评价。同时通过各区、各街乡镇办理物业管理群众诉求情况月度排名通报制度,推动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吕向东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