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窗
3上一版
 
高温下的 “桥梁大夫”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0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温下的 “桥梁大夫”

工人们在距地面85米高的检测平台上作业。
夏季高温炎热,工人们依旧身着长袖长裤、头戴安全帽,不一会儿就会湿透。
为了节省时间,工人们选择就地吃午餐。
野外作业地形多变,张庆兴和靳雪松用木板搭桥跨过小河。
从地面往桥上望去,橘红色工作服在高空中显得格外鲜艳。
 

顶着地表温度接近40℃的高温,悬在距离地面85米的桥梁检测车检测平台中……随着夏季高温和雨季的来临,高速养护工人们要精心对每一座桥梁进行巡检,保证过往车辆安全行驶。7月22日,记者走近这些“桥梁大夫”,体验他们的辛劳与付出。上午11点,记者同首发养护公司第四中心书记张庆兴及助手一同乘坐工程车,从G7附近的马池口驻地出发,经过近1个小时的颠簸才来到检查地点——松山大桥。

松山大桥位于京礼高速68+300,全长1540米,最高桥墩柱高78米,上跨县道松闫路。京礼高速山区段于2020年1月1日建成通车,今年是第一次经受夏季高温和降雨的考验。现场,张庆兴组织队员按规定系好安全带,头戴安全帽,身背工具包,开始进行当天检查作业。先从左边桥头往桥尾,逐一对每一个墩台进行检查,再顺着检查道往桥下走,沿着护锥穿到桥梁右边,再依次进行检查。

当天上午,张庆兴和助手靳雪松要检查5个桥墩,每个桥墩有4个支座,意味着要在检查梯上下攀爬20次,遇到有河流阻挡时,还要蹚河过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裂缝是桥梁最常见的“病害”。作为经验老道的桥梁检测专家,张庆兴一边测量裂缝的宽度和深浅,一边用记号笔将裂缝的头尾圈出、标注,一边向助手靳雪松报数据,靳雪松则将数据记录在本子上,并拍照留档。将近2个小时的敲击、测量、拍照、画油漆、记录、爬上爬下,终于完成了当天的桥下检查任务。此时,他们好像刚刚被雨淋过一样,已经浑身湿透,顾不得擦一擦身上的汗水,连忙拿起随身携带的水,一饮而尽。张庆兴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出工前至少要带2大瓶水,在2个小时内,他们能喝近2升水,还不用上厕所。

13时左右,骄阳把桥面、护栏晒得滚烫。为了减少占路作业时间,大家简单吃过午饭后,又开工了。只见张庆兴身上挂着几斤重的安全带,小心翼翼从检查梯往下爬,猫着腰到达挂篮,眼睛顺着手电筒在桥梁墩台面、支座部位进行扫描,并不时用检查锤敲打,仔细检查桥梁设备状况是否良好等。桥检车在桥上一点点挪动,桥下挂篮里的技术人员也一点点挪动。挂篮一直在轻微地晃动,桥板不时抖下一阵浮灰,脚下就是国道,但养护人员目不斜视、如履平地。几个桥墩检查下来,大伙儿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流淌,汗水滴入眼睛里火辣辣的疼。

桥检工作看似并不复杂,但在养护工们的心里却是份“良心活”。当穿上长袖橘色保护服、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带,全副武装后,头顶烈日,脚踩滚烫的路面,他们话不多,却用行动和付出诠释着“桥梁医生”的责任和担当。

□本报记者 白莹/文 彭程/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