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冰丝带”“冰立方”将书写北京冬奥“冰雪奇缘”
延庆体育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举行
通州最大共有产权房 通成家园项目完成选房
平谷区网上办班助力对口支援地区脱贫攻坚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夏自如转换 赛后可持续利用
“冰丝带”“冰立方”将书写北京冬奥“冰雪奇缘”

 

看速滑运动员在“冰丝带”上逐梦竞速,赏水立方变“冰立方”呈现冰壶盛宴。7月28日,记者在探访北京冬奥工程建设进展时看到,国家速滑馆外部“丝带”造型已呈现,内部正在有序施工;国家游泳中心“水冰转换”技术也正不断改善成熟。

北京冬奥赛区所有场馆可“冬夏转换”

国家速滑馆主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3层,设东、西两个地下停车库,赛时观众座席约12000个。走进国家速滑馆内部,“焊花齐放”“层层开工”的场景蔚然壮观。巨大的马鞍形屋顶赋予了场馆流线之美,届时22根“冰丝带”环绕的曲面幕墙系统将相互交织,展现速滑的激情。据国家速滑馆体育工艺制冰工程专项设计负责人马进介绍,国家速滑馆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这项技术是目前在确保场馆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最环保、最高效、最先进的制冰制冷技术,不仅能够为冬奥比赛提供温度高度均衡的冰面,而且比传统技术能效提升20%以上,通过场馆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还能够把制冷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热水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整个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马进说。

不仅如此,国家速滑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目的就是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为适应多种需求的群众性健身提供硬件支撑。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家峰向记者介绍,国家速滑馆冰面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可以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平时可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冰上运动。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丁建明表示,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在落实可持续发展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冬奥会赛后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北京赛区4个新建场馆、7个改造场馆都有一整套赛后可持续利用方案,配备赛后运营团队。另外,北京赛区所有比赛场馆都具备冬季、夏季项目场地转换功能,实现了比赛和群众性体育双轮驱动的运行模式。

“水立方”完成“水冰转换” 展现多功能“双奥”场馆

走进国家游泳中心,泳池似乎与平时并无不同之处,然而通过创新提出的“水冰转换”技术,“水立方”届时将化身“冰立方”,泳池“秒变”冰场,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冰壶场地。

据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为实现“水冰转换”,国家游泳中心围绕场地结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方面开展了近一年的科研攻关,打造出了符合冬奥会冰壶赛事举办标准的转换基础、制冰系统、除湿系统、空调系统、体育照明系统和控制系统。改造后,场馆将新增能源管控中心,能源监测可与建筑设备系统实时对接,系统建成后能够实现可视化、智慧化的建筑能耗监测管理,对空调、采暖、电梯、照明等建筑能耗及水资源消耗实施分享、分区计量与控制,可实现运行耗能和碳排放智能化管理。此外,杨奇勇还介绍了场馆节能降耗的亮点:“水立方顶棚是两层隔空的泡泡,原本不能打开,本次新建了12个通风口,经测试功率在400kw左右,相当于安装了400个免费的家用空调。只要有太阳,它的运转就不是问题,按照计算,这样全年可以节约电费近百万元。”

改造后,国家游泳中心将成为世界上首座在泳池内搭建冰壶赛道的冬奥场馆,也将是一座保留夏冬两届奥运遗产的场馆,并可实现冰水之间的转换,春夏秋三个季节均能开展水上运动,冬天开展冰上运动,可以节约土地、能源等资源。

□本报记者 赵思远/文 彭程/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