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两天半弹性休假模式”,要保持理性,实事求是,不能人云亦云不合时宜。至于它能否从权宜之计变成长久之策,从“弹性”变为“定式”,更是比较长远的事情了。眼下,我们还是把精力放在“六保”“六稳”上更现实。
近日,湖北宜昌宣布在当地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自愿实施的单位,实行每周两天半弹性休假制度的消息引起舆论关注,尽管实施时间规定为今年7月至12月,也让不少人感到羡慕,更有人撰文呼吁推行。
每周两天半休假,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就提出鼓励“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两天半休假模式。有评论认为,由于只是“鼓励”而非“强制”,“多数地方对此依旧持谨慎观望态度,真正落地的很少”,因此这项政策“推进情况并不理想”。还有人说,“由于疫情影响,两天半周末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两天半休假模式“基本上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与服务”。窃以为,前者不尽然,后者不靠谱,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简单,需要考量的因素还有很多。
每周休息两天半,对于劳动者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否则也不会被许多人称其为“小长假”了。但为什么没有能够广泛推行呢?因为条件不具备,或者说,市场情况不允许。
每周多休息半天,首要的前提条件是“有闲”,或者被压缩掉的那半天工作本就可有可无,或者从理论上讲“可以通过科学合理调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等方式补回来,还可以安排轮流值班应对不时之需”。但是,这种情况或办法恐怕只能适用于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而对于大量的且使用劳动力占绝大多数的非公企业或新业态来说,有多少可行性?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复工、复产都面临困难,许多劳动者就业尚且是问题,国家提出的对策首先就是“保就业”,绝大多数劳动者哪里来的“有闲”条件?许多企业复工、复产开足马力尚嫌不够,多休息半天怎么会“基本上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与服务”呢?
每周多休息半天,另一个前提条件是“有钱”。有人说,国务院提出两天半休假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固然不错,但在刚刚步入小康,特别是疫情影响了半年时间,许多人减少收入,不得不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今天,有多少人可以潇洒地“走出家门,去追求‘诗和远方’”,“规划更丰富多彩的周末生活”呢?这些设想都需要足够的钱去实现,否则只是幻想罢了。况且,旅游、消费还要顾及疫情防控的需要,如此“诗意”,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呢?
我们不否认,假期多了,人们出游的机会和频率增加了,对旅游、消费有拉动作用;我们同样不否认,多放半天假,对劳动者而言有实用意义,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身心休息和调整,有利于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新一周的工作。但是,凡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可行性、可操作性,不能坐在办公室“遐想”“美好图景”,不能站在机关、国企的角度去“设计”在更多的非公企业或新业态就业的劳动者的休息模式。
对于“两天半弹性休假模式”,要保持理性,实事求是,不能人云亦云不合时宜。至于它能否从权宜之计变成长久之策,从“弹性”变为“定式”,更是比较长远的事情了。眼下,我们还是把精力放在“六保”“六稳”上更现实。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