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袋易拉罐、一厚沓废纸箱、一袋厨余垃圾、一袋其他垃圾,日前,在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赵家楼社区绿色生活驿站,家住大羊宜宾胡同的何先生用这些生活垃圾换了12块钱和2个积分。(7月20日《北京日报》)
北京市民在垃圾分类上可以说,有想法、有点子、有成效,早前推出的“垃圾袋编码” “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等。今年5月起,又有了绿色生活驿站, 居民出门行走几百米,就可将可回收物称重变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投放一次积2到3分,积分可兑换大米、垃圾桶、洗衣液等日常用品。
垃圾分类积分制之所以受到市民的欢迎,一方面,绿色生活驿站就在家门口,居民出门行走几百米,就可将可回收物称重变现,这样方便了市民的垃圾投放;另一方面,垃圾分类可以兑换积分,积分可兑换大米、垃圾桶、洗衣液等日常用品。这样也让市民从垃圾分类中得到了实惠,找到了乐趣,也找到了成就感。
当然,垃圾分类积分制也并非“全覆盖”,街道、社区在创新垃圾分类上,还得有针对性,有些年轻人对垃圾分类积分制并不看好,他们甚至对积分制并不感兴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了,比如,针对年轻人上班、下班与老年人的不同,及时调整垃圾投放时间,还有对垃圾分类精准的年轻人可扫码领奖等。
总之,垃圾分类也是个细活,更是技术活,我们要尽可能利用一些奇妙的点子,调动大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让市民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说,垃圾分类积分制还是值得借鉴学习的。□刘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