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竹在人力资源经理岗位工作了20余年。退休后,她通过北京市总工会的招聘、考试,成为了一名指导员,主要负责东城区的集体协商指导工作。成为集体协商指导员的四年里,她从一个对协商工作只知皮毛的新人,逐渐成长为优秀指导员。
疫情期间,刘新竹向自己负责的3个街道、4家直属企业迅速转发了有关疫情的文件,让企业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她及时了解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迅速做出反应,帮助企业渡难关。东城区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疫情初期应收款不能到账,职工工资没有着落。东城区总工会牵头召开“四方(区总工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及企业的主管上级)”视频会议,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疑释惑。刘新竹负责跟踪并指导企业与职工进行集体协商工作。她多次通过邮件指导企业,劝导企业和职工多沟通,以视频方式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最终,企业在保证不裁员的情况下,让30%职工先行复工,70%的职工先行休年假,年休假后转为待岗,企业发放待岗工资。目前随着企业逐步复产,已有70%职工回到工作岗位。刘新竹通过密切协商让职工充分理解了企业的困难,双方一起共渡难关。
东城区永外街道的一家文化传媒企业,一共只有19名职工。疫情期间,企业资金链突然断裂。企业拿出的方案是希望职工们同意减薪50%。但是疫情期间,无法召开职工大会,刘新竹指导企业通过邮件的方式征求每个职工的意见。当时,19人中有17人同意减薪。两名没有同意企业减薪方案的职工,通过做工作,与企业协商一致,解除了劳动合同,企业给付了这两名职工一定的补偿金。最终,该企业全员平稳过渡到减薪方案。
与以往的集体协商不同,疫情期间,更多的是企业遇到了困难,主动找到指导员咨询办法。减薪、弹性工作时间、福利待遇、住房公积金等,都成为企业与职工的协商内容。刘新竹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一一指导他们规范化协商,达到职工与企业双满意的效果。
面对当下的疫情,刘新竹说:“我想下半年工作依然面临困难,疫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还在不断延伸。”为此,她制定了自己的工作重点——更多地关心关注困难企业,帮助企业解困;做好到期企业集体合同的续签工作,特别是在协商的内容上给予企业指导;企业效益持平或企业亏损时,力争职工工资和福利不降低、不减少;保职工队伍稳定;继续在百人企业开展质效评估工作,使质效评估工作扩面规范化发展。
□本报记者 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