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写给父亲
■征稿启事
丰台区市场监管局 开展夏季冷饮市场专项检查
我们祖先的生活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0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祖先的生活
——读许进雄《古事杂谈》
 

在《文字的故事》里,唐诺大力吆喝,打了一则“有史以来最诚实的广告”。唐诺说许进雄的著作《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是绝妙好书,任何对中国文字有兴趣的人,以及到现在为止还想不出中国文字有何乐趣可言的人都应该买来看,保证物超所值,使用后不满意唐诺个人愿意负责原价收回,包买包退。

傲者如唐诺,难得有佩服的人。许进雄何许人也?他的作品为何有如此魅力?

许进雄说,他在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接受商代甲骨研究的训练时,并未想到会因研习甲骨而拥有深涉中国古文物收藏与展示的机缘。1968年冬天,因李济与屈万里两位教授的推荐,受聘前往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整理明义士先生收藏的大批甲骨。工作需要,许进雄不断扩充自己求知的领域,除了加强对中国思想、文学、语言等学科原有的训练之外,也自修考古、艺术、民俗、天文等各方面的知识。

《古事杂谈》与《中国古代社会》心气相通,都出于许进雄之手,是同一类作品。70篇文章原是为专栏“说古事”撰写的,围绕甲骨文解析,附两幅图版。因面对大众所写,不是学术性的,作品文风通晓、轻松且有趣。

甲骨文是整整三千年前的字,以唐诺文人气的感慨,彼时商代的人把它刻在牛的肩胛骨或龟的腹甲上头留给我们,老文字上的每一处钉痕、每一条沟槽、每一分弧度,都记忆着往昔的悠悠不灭经历,在它不断的重复使用之中,带来了更丰腴更多层次的隐喻力量。奇妙的是,时隔这么久,我们居然还能看得懂,这与中国文字黏着于具象的有趣本质有关。

看看这些字的甲骨文形状吧:“见”,一只大眼睛;“旦”,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莫”通“暮”,太阳下山落进了草丛中;“众”,烈日当空,很多人在弯腰劳动……一个字,就是一幅引人遐思的简笔画。活泼水灵、曼妙新鲜。具象的甲骨文渐渐步上抽象的发展路途,今天使用的汉字大多很难再看到原初的面貌了,但这本身就是汉字发展的内在需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汉字同样不能例外。有些古汉字永远消失了,有些古汉字死而复活了,更多的汉字则融入我们的日常,与我们息息相关。

许进雄每写一篇文就要解释与之有关的甲骨文的字形以及他所掌握的与之相关的“故事”。因为他在博物馆长期工作的经历,具有二十几年参与中国文物收藏与导览的经验,每篇文章都有着自然衔接、起承转合的结构,除了必要的名称、功能、装饰、含义之外,还特别重视文字和文物背后所隐含的生活与社会意义,借助自己所擅长的中国文字学、考古人类学、中国古代社会学,做多学科、整合式的引述与诠释。

譬如:讲解“龙到底是什么动物”,就从该字甲骨文的构造,讲述当时的爬虫种类、商代的图腾崇拜、祈雨仪式以及在汉代时如何以龙作为皇室象征;象、牛、猪、羊、狗、马等野兽如何成为家畜,关联农耕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军事的需求;冶金、采矿、铁的使用、酒的历史、衣服鞋袜、床铺家具等,大范围涉及手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葬俗流变、婚嫁聘礼、铜钟、管乐、弦乐等,探寻古代人们的精神追求等等。

这些文章都用中国古文字所呈现的图像和意象做引子,配合考古发掘的材料,以及各种典籍的记载,或借用他人研究的成果,挖掘文字和材料所隐藏的信息,力求还原先民的生活场景和诸多细节。这些故事渺茫久远却生机勃勃,任凭世间沧桑、人事变迁,依然在牵萦我们和祖先的联系,就算微弱,亘古不绝。

□林颐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