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写给父亲
■征稿启事
丰台区市场监管局 开展夏季冷饮市场专项检查
我们祖先的生活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给父亲

 

在一个金色的秋天,我回到久违的故乡,山水依然。走过田间小道,两旁稻香入鼻,牛儿悠闲地吃着草,稻田收割的三两人群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偶尔传来的机器轰鸣声在旷野里随风飘得很远很远。

望着父母在农田里瘦小的身影,我倏忽想到,许多年来,我从少年辍学离开故园未弄农事,四海飘泊,屈指算来差不多有二十余年。期间虽回家,但都是农闲或是过年时节,记忆里的辛苦劳累与汗水湿衣,以及那些皮肤晒得黝黑的景象,只能通过父母的电话而想起。

一年四季,日月更迭,父母在故乡的农田用脚丈量的路程,我深信是超过我在外漂泊的距离的,我们的长大成人,意味着父母的渐渐老去,孩子慢慢地长大又意味着我们也将如父母一般,头生华发、风霜刻脸、皱纹如沟。面对如今的孩子童年无忧、衣食无缺,想想我们的少时饥寒,父母的苦难辛酸,心中唯有轻轻的叹喟与些许伤感!

父亲一生所学不多,初中毕业。但在村里那时也算一个文化人。因为做过教师,所以我们兄弟从小接受过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启蒙教育。虽然后来因故又务农,但父亲从无怨言,他坚定地用他“粗浅”的学识,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引领我们学业的进取,讲述那些古老的传说典故和对未来的憧憬。

我时常在想,人的一生无论你去向何方,亦无论你达到怎样的高度,但你的心里始终有一扇故乡的门;有一天当你打开时,那迎面而来的风土人情一定是你最熟悉的。

记得多年以前,每次我从异乡打工回来,就算是深夜下车,父亲也会手拿电筒,伫立在马路边,等待远方的我下车归来,接过手中的行李,那一时刻,我心里又是怎样一种感动!

父亲今年已七十岁了,但还是坚持要种庄稼,我们兄弟也无法劝阻,他说他一辈子已离不开了,除非终老。我望着父亲那坚毅的脸庞和眼神,真恨时间的无情,你为什么要染白他的头发,还在他脸上刻下如此多的沟壑?

父亲一生都偏瘦,老了有点驼背更显瘦小了,少时我觉得父亲很高,被他背着行走时,那感觉是何等的幸福与满足呀!而今呢?我望着父亲瘦削的肩膀,很难想象那上面承担了数十年的艰辛。虽然他肩上担子的重量已经从年轻时的满荷而在逐年递减,脚步也从轻快到如今有所蹒跚,但我感觉父亲的一生从未说过劳累,有的也只是电话里云淡风轻的收成和不变的嘱托,以及故乡的轶闻。

父亲老了,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矫健,再也不能像从前那般,轻松挑着行李送我们兄弟去往学校求学,再也没有力气带着我们跋山涉水,去大山里砍竹砍柴了。伴随他一生的牛儿与狗儿也换了多次,岁月的更替,故园的村庄也少了往昔的喧闹繁华。

年轻的一代很多已去了城市,并在那里安居,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留在村里的老人们也渐渐被时光送走,只剩下更多的孤寂与落寞,回归宁静安祥。

也许多年以后,我们老了也会回到故乡。蓝天高阔,白云悠悠,也会再天天望着那千年不变的山水,闻着那些熟悉的气息,看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是否也会像父亲那样,忙时充实,闲时弄棋;偶尔喝盅小酒,聆听旧曲,回味过往,过完这一生最后的时光呢?

□邓志勇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