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通州运河公园,绿意盎然,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盛放,绿草被修剪得整齐划一。北京京彩弘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通州运河公园项目负责人程俊照常行走在步道上,这是他陪伴这些植物的第二年。他待这些植物如茁壮成长的孩子一般,哪棵树生了病,哪个区域的绿草该多浇水,哪里的花要及时修剪,都清晰地印在心里。
2006年,程俊来到北京从事园林绿化养护工作。起初,农民出身的他,认为地都能种好,园林一定能养好。可对苗木的生产习性、养护月历和病虫害发生月历的不了解,让他吃了苦头。程俊决定买书学习理论知识。那时自己一个月工资一共600元,他要花至少100元来买专业书籍。他向正在养护小区的物业借来地下停车场里的一间屋子,里面一灯、一桌、一椅,成了他工作之余苦读的自习室。
学习修剪十分耗费体力。程俊请教完老师后,拿上手锯、剪子,在自己养护的小区进行练习。手有时累得吃饭时连端碗都端不动,他仍选择饭后去小屋看书。那段时间,程俊的理论、实操能力实现了飞跃似得增长。他带领工人们一起练习修剪养护技术,所负责的小区绿化得到了业主和物业的高度认可,他也受邀请成了第一个参加物业内部年会的人。
程俊刚刚接手运河公园时,公园的绿色景观已经脱管了几个月。围堰杂草丛生,山桃树被天牛啃得都脱了皮。程俊带领工人们清杂草,种绿植,亲自为饱受病虫害折磨的树木调配药液。篮球场边的一棵白蜡树,有320个虫眼,树皮被虫子啃噬得面目全非。专家担心这棵树会成为“传染源”危害其他树木,建议直接伐掉。程俊认为太过可惜,开始了对这棵树的养护治疗,打药、掐枝、修剪、定期检查,这棵树上的虫子逐渐没了,被虫子啃噬过的疮孔也开始愈合再生,原本零散单薄的叶片也再度茂盛起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综合养护后,运河公园的草地整洁清爽,树木再也没有那么多害虫,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公园里的行人也逐渐增多。
程俊介绍,园林要“三分种,七分养”,养护工作一定要到位。他在公园的绿地养护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可谓精益求精。公园树木的围堰之前都是用树皮的碎屑覆盖,下雨容易浮起,也容易遭受虫害。程俊改用了火山岩石块,不仅透水透气,富含矿物质,雨水浇过后还能变色,十分美观。为了防止害虫爬上树干,一般要在树干的一定位置绑上一层胶带,程俊要在绑胶带的位置刮下些树皮,刮得太薄,对树木是一种损伤,刮得太厚,胶带绑上后会有缝隙。所以,刮树皮的厚度一样有讲究,是门精细活。有些坡道下没有挡土墙,下雨后泥土很容易被冲刷到路面,程俊让工人们围着坡道打上软木桩,既美观,还挡土,更不容易让行人产生磕碰伤。
为了不影响到行人,病虫害的防治都安排在晚上十点以后。结束了一天的除草、浇水、修剪,程俊和工人们晚上拿着探照灯和除虫设备,对每一棵树都要进行细致的“诊断和治疗”。他说,整个公园里,哪棵树有什么病,严重到什么程度,他都记在心里。
对病虫害的防治,并不是按照书中写的理论照搬照抄就能成功的,程俊也是在失败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对一棵树要施加的药剂量,除了要关注虫害品种、地理位置,更要综合兼顾到树的大小、对水的吸收能力、树叶的蒸腾转换等因素。“也就是说,树种相同,批次不同,药剂的种类和剂量也应有所调整。”
运河两岸要养护的绿地面积为33万平方米,程俊正努力把运河公园打造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色生态世界。他坦言,园林养护都是老一代人养护成型,交给下一代人去悉心呵护,为了让首都更多的绿地健康美观,生机勃勃,他愿意去做这样的铺路人。
□本报记者 赵思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