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了让京城百姓喝上南水 已为此奋战了30年
只要下雨,不管在哪里 都要返回岗位
为了守护好每一滴南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要下雨,不管在哪里 都要返回岗位

刘剑琼
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副主任
 

刘剑琼今年42岁,从2005年至今,他15年来一直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开始时,他参与了工程建设,项目通水后,他的工作内容为保运行。“运行管理和建设管理不同,建设管理有工期、有节点,运行管理则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关键是要坚持。”刘剑琼介绍。

刘剑琼告诉记者,团城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1200公里输水线最末端,负责给各个水厂分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节点。每天上班,刘剑琼必须把分水口和闸站点看一遍,“只有看完了,心里才踏实”。团城湖除了南水北调的水,还有密云水库的水。密云引水渠100公里,距离虽远,但隔几天,刘剑琼就得去问问情况。他负责运行的5年中,包括停水检修等正常工作,均是零事故。

刘剑琼说:“北京马上就要到汛期,这对我们是一种考验。所有职工都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下雨,不管在哪里,都立即返回岗位。如果雨大,大家都守在岗位上。中层干部都自觉巡视管辖的范围,看看有没有漏水的或者被水泡的,要密切关注水位差,及时组织排涝。一旦配套的通信、电力管道被水倒灌,就会造成损坏,所以要睁大眼睛保水。”

2017年的那一场大雨令刘剑琼印象深刻。他回忆说,那场雨过程很长,北京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那天下午,刚刚开始下雨点,大家就都赶到单位,穿上雨衣和雨鞋,去低洼部位巡查。正布置任务时,突然天黑了,雨特别大,外面水位上涨速度快。眼看着水涨起来,要往调节池里溢。饮用水源绝不能被污染!为了方便干活,应急抢险人员把雨衣脱掉抢险。按照预案,他们一层一层码放沙袋,把水挡在外面。应急排水泵、排水车同时作业,保证雨水不能流到调节池里面。当天这场雨下到半夜,职工们也折腾到夜里,最终,雨水被挡住了。这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吃上晚饭。“这时,领导干部也不能放松。主要领导干部留在现场,等其他职工吃完了,再轮换吃饭。夜里,抢修人员聚一起讨论应急预案,如果还下雨,该怎么处理。大家都在现场盯着,谁累了就在车上睡。就这样,一起奋战到第二天下午,持续了整整30个小时。这场考验我们咬着牙扛下来了。”刘剑琼介绍说。

据介绍,在南水北调保水中,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这几年有很多突发的状况,要保证24小时正常供水,不分白天黑夜,大家任何时候都得顶着。这5年多来,由于刘剑琼和他的同事的坚守,确保了团城湖调节池零事故。

□本报记者 马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