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教育部6月2日发布《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0)》《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等系列语言“皮书”,“垃圾分类”成为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之一,围绕这一名词产生了众多新的语言产品。
当天发布的系列语言皮书各有侧重,其中白皮书纵观事业发展全方位报告,绿皮书聚焦语言生活热点问题深入研究,蓝皮书反映领域学术前沿汇聚成果,黄皮书关注近年来世界语言生活最新发展并提供参考借鉴。今年的皮书系列再增两个新成员:语言服务皮书专题报告,展示上海语言生活景观和地方语言工作特点的上海地方皮书。随着这本皮书的问世,以北上广三地皮书为代表的地方语言生活皮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对语言文字领域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新中国语言文字事业走过70年,甲骨文发现120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收官。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等语言需求,以及智能时代对语言文字的影响,构成多彩斑斓的语言生活图景。截至2019年底,我国境内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次累计达到8829.23万人次。
2019年,垃圾分类成为民生热点,京沪不同的垃圾类名引起热议,围绕垃圾分类产生了指示牌、表情包、儿歌童谣、春晚小品等新的语言产品,出现了“拎得清”“圾无力”“干湿分离”等热词,成为语言生活新景观。
同时,2019年是QQ面世20年,网络语言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分众”,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正在消解,网络语言正全面走进现实语言生活。
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徐晓萍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指导少数民族地区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就业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组织实施同心温暖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工程,针对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需求,开发国家通用语言智能化学习系统软件,将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与技能培训有效结合,目前已使1万多名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初步掌握普通话,多数已实现就业。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表示,随着冬奥时刻日益临近,国家语委联合北京冬奥组委以及北京、河北等地语委,深入实施《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行动计划》。“冬奥术语平台”V2版交付使用,“北京冬奥项目知识图谱资源及问答系统”上线发布,学界就冬奥会语言环境建设、语言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调研,提出外语人才培养框架和志愿者培训方案。
《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0)》是国内首部专题性语言生活皮书,分领域、分区域、分人群对语言服务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语言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