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近日向媒体开放了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研发实验室,“揭开”了这种新型口罩的神秘面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院士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可重复使用防护口罩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急攻关项目,开展了“口罩荷电再生重复使用技术”研究,发布了《新冠肺炎应急时期口罩荷电再生重复使用导则》。
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立群教授团队承担了科技部、北京市科委新型防护口罩的应急攻关任务,通过与医疗卫生、新材料技术和口罩生产领域的10余家权威单位合作,牵头制订“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团体标准,这在国内属于首次。
针对现有口罩短板问题,张立群教授团队创新提出了制备高抗静电衰减、高抗菌和高抗老化性能三合一的聚丙烯熔喷阻隔材料的技术思路,经过日夜奋战,刻苦攻关,生产出25克/平方米级别、目前国内阻隔效率最高的聚丙烯熔喷纤维布,并在短期内建立了年产万吨级的生产线。
“这种新型口罩用60摄氏度以上的水完全浸泡30分钟,悬挂晾干或用电吹风吹干,就可以再次使用。”当天,该校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卢咏来教授告诉记者,按照一天佩戴8个小时来计算,新材料口罩可以使用3天,颗粒阻隔效能仍然高于目前卫建委推荐的医用外科口罩颗粒阻隔性能。这个成果经权威部门检测已经得到验证。
北京化工大学校办主任许海军介绍,在4月先期供给北京市1000万只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后,该校为每个返校学生配发这种口罩,助力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