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疫情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应做出关于抗击疫情的时代记忆与良性警示的若干思考与准备。”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对劳动午报记者表示,抗击疫情的科学与人文遗产,应当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巨大精神与物质财富。结合“健康中国2030”的总体规划,由国家的相关部门进行积极引导,打造可持续的宣教工程。
安庭认为,后疫情时期纪录时代心声、凝聚民族精神、鼓舞人民干劲儿、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宣教工程能够发挥巨大而具体的作用,并充分体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为此,安庭委员建议,疫情过后,在武汉设立“抗击疫情纪念馆”,并永久保留馆址。建议考虑在“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撤出后的旧址建设纪念馆。及时保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具有纪念意义的实物、人物事迹、影像等作为未来展品的素材。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使展览可见、可感、可学。让本次抗击疫情中的实物信息、人物事迹、科研成果、数据资料等汇粹为民族精神,永久弘扬。在展品中,特别应当注意收集全球科学界对于本次疫情的科学认知、科学成果等资料,让科学精神体现为认知的“唯一性”。同时,应真实表达出中国对于全球抗疫进程中,所发挥的独一无二的贡献。
安庭委员建议利用传媒资源,播出及刊载相应主题的宣传信息、科普信息、公益广告。在文化及传播领域,能够可持续地唤醒公众意识,保存、纪录本次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与伟大成就,在总结中做好弘扬,在弘扬中体现忧患意识。通过可持续的宣教工程,充分体现时代记忆的宝贵价值。 本报记者 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