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大的医务人员无惧病毒,冲锋在前,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在2020年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之际,午报记者采访了一批“最美逆行者”,她们以医院当前线,以病房做战场,与疫魔生死较量,最生动地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为这个护士节增添了无穷的光彩——
李春红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
主动请战到隔离病区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护士长,有着20余年临床经验,参加过2003年防治SARS一线工作,自愿申请作为医院第一梯队护理人员进入病区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初心和使命!”1月21日,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丰台区级防治新冠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动员部署会刚结束,一封请战书就交到了院领导的手中。她就是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李春红。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从组建隔离病房时起,李春红就带领护理团队反复走流程、推程序,日以继夜地记录各种数据、操作规范和流程,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身边的同事笑称她是“女超人”。
就这样,李春红紧锣密鼓地连续工作数十天,忽然间爷爷被诊断为结肠癌的坏消息传来。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的她,对爷爷有着深厚的感情。巨大的悲痛差一点将她击垮,培训还在继续,患者还在等待,疫情还在发展,擦干眼泪,李春红继续着她的责任和担当。李春红说:“我告诉自己,要坚强,爷爷一定是支持孙女的决定的,一切都会好的,等疫情结束了,我第一时间回家照顾爷爷。”
为了节约、缩短换衣帽的时间,更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她果断带领护士们剪掉长发。当时,李春红的同事哭了:“这身白衣穿得太沉重了。”她却笑着对同事说:“没关系,头发短了可以再长嘛,现在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去救治更多的人。”
“姑娘,怎么又是你啊?”隔离病房的患者问道。李春红打趣地回答道:“怎么啦?叔叔是嫌弃我吗?”患者赶紧说道:“那不是,就是想问你什么时候能下班回家,感觉你们挺累的,想问问你们什么时候能休息。”李春红笑着说:“别急,你们什么时候出去,我们就什么时候出去,咱们现在是战友,咱们一起战胜病毒,一起走出隔离病区。”
17年前的李春红就曾在隔离病区里与“非典”正面交锋,深知隔离病区内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为了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李春红在工作之余总是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告知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在精心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要注意和患者多沟通,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就这样,隔离病区的患者从最初的情绪低落、焦虑,到渐渐的与医务人员主动打招呼。现在,这里的患者心态非常平稳,积极配合治疗;这里的医护人员战“疫”斗志更强,他们都在努力抵御共同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
提起工作的场景,李春红这样描述:“隔离病区里都是确诊的患者,传染性极强,因此我们必须穿着防护服才可以工作。一般穿防护服最快也需要20分钟时间。每次我们必须提前一个小时到达隔离病区。进入病房后,换药、测体温、静脉治疗,不到20分钟,身上的衣服就湿透了。每次换班出来的时候都像淋过雨一样。”
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工作在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经常四个小时不能喝一口水。“有一次咳嗽咳了一口痰,不能吐,只能硬吞回去了,每天只能坚持到下班才能有片刻的喘息。”李春红说。但当有人问她,这样的工作强度是否都能挺住时,她说:“对于一个有着1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一个在临床工作了22年的护理工作者,我必须挺住,也一定能挺住!”
李春红始终坚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疫情的阴霾一定会早日过去!”
曹秋梅
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急诊科兼综合内科主任
用心镇守抗疫第一关
发热门诊——抗击疫情最前沿的“哨兵岗”。数据显示,六成确诊病例从这里筛查而出,九成疑似患者源自发热门诊;急诊科工作量大、情况急、危重患者多,如果再遇上传染病,那就更增一个“险”字。曹秋梅——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发热门诊负责人,急诊科兼综合内科主任。一双肩膀,两副重担,三重角色,她带领大家镇守抗疫第一关,筑起安全屏障。
2020年1月,随着疫情严峻,急诊就诊人数持续增多,发热门诊的接诊量更是达到了去年同期的3倍。患者在院内等待时间长,意味着更大的感染风险,增加值班力量刻不容缓,而此时值班医生数量捉襟见肘,大家已满负荷工作了很久,值班表已经改了又改,还有什么潜力可以挖?几经思索,曹秋梅决定跟医院申请,关闭综合内科病房,病人转至心内科,综合内科医护全员支援发热门诊和急诊。
疫情之下,与病毒近距离交锋,说不害怕那是假的,很多人都为此焦虑。对此,曹秋梅说:“新冠肺炎虽说是新病,但归根到底是一个病毒性肺炎,我把以前诊断过的病毒性肺炎的影像资料都找出来,让大家回顾总结学习,好心里有数。”顿时,曹秋梅的话给了大家底气。
大年三十,发热门诊迎来了第一个疑似患者。她有武汉出差史,接触过的同事已经确诊。
曹秋梅度过了有生以来最难忘的除夕夜。她彻夜未眠,脑子里千头万绪的工作交织在一起:流程如何更顺畅?发热门诊就诊病人去做CT,路径如何规划?到了CT室,怎样才能避免交叉感染?病人要做核酸检测,等待出结果这段时间要在发热门诊的隔离观察室。可观察室就1间,再来疑似病例怎么办?去哪新增隔离病房呢……
曹秋梅在心里画起“地形图”,又对医院布局细细考量。最后,经院领导现场办公后拍板:内部改造开始施工了。不久,发热门诊标准的“两区三通道”很快投入使用,隔离病房改造初步完成。随着疫情不断发展,医院又两次升级发热门诊的软硬件配置,同时制定“挂号、检验、检查、取药、治疗、隔离”六不出门一体化发热门急诊管理模式。
1月下旬至今,发热门诊接诊患者近3000例,未发生一例医务人员或患者及其家属的交叉感染,曹秋梅和同事们真正守好了传染病防控的最重关口。
期间,单位也有很多事情等待曹秋梅完成。作为南区专家组的两位主检医师之一,曹秋梅负责所有疑似病例的最终判断,随时都会被发热门诊值班的二线大夫呼叫,夜班经常“仰卧起坐”,第二天照常工作。比如在疫情高发季,病人影像学表现和新冠肺炎很相似,如何鉴别?尤其是影像学看着像,但核酸检测阴性,需隔离治疗吗? 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疫情突如其来,医院收治了第一例、第二例……从最开始的忙乱到后来一点点变得井井有条,我们想象不到曹主任是怎样去协调急诊、病房、发热门诊的人员,又是怎样和各个部门沟通……这段日子她几乎每天都在医院,晚上10点多路过她办公室时灯还亮着……”同事安艳华医生说。
□本报记者 博雅 余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