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陆续进入迟来的开学季。“宅”家多时,虽然有网课帮助,但体育课受疫情冲击不小。重返校园,不少学生都出现了体重增加、运动能力下降等问题。汹涌的疫情,让人们认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指标令人担忧。少年强则国强。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化,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已成社会共识。(4月29日《人民日报》)
疫情令大家认识到,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健康,身体免疫力太差,不能对抗病毒的话,那就无法挺过去,其它房子、车子、职务、学习成绩等都是零。可见,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不能再一味追求学习和考试成绩,更应将锻炼身体放在重要位置上,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才是稳固学习的根本。
据国家卫健委的调查结果,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小眼镜”人数超过1亿。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快速增长,高三年级学生近视度数高于600度的达到21.9%。科学已证明,缺乏户外活动,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显然,我国青少年的户外活动量太少,造成近视、体能差等一系列问题,弥补的办法,就是加强户外锻炼,保障充足的活动量,不要再让体育课缺位了。
近年来,政府重视体育课,要求各地学校开足体育课,倡导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教学理念。不过,从实际执行情况看,还是无法令人满意,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形式化,活动量不够,对抗性不强,难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经历此次疫情之后,更应重新审视当下的教育模式,需要把体育课的地位提高,与文化课放在同一级别上,通过改革教学任务、考试标准等,提高体育课的比例,倡导强健体魄、文体并进的理念,以逐渐改变大众和学校的认知。
□王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