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挺身迎战 开足马力生产“救命”订单
社区搭建平台 居民快递“有着落”
慈铭援鄂医疗队员难忘抗疫之行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铭援鄂医疗队员难忘抗疫之行

 

“武汉人民永远感谢、感念、感恩你们!”耳边还回荡着武汉人民送别时依依不舍的话语,近日,来自慈铭体检北京公司和天津公司等26人援鄂抗疫医疗队,终于结束了在上海的14天集中医学观察,返回北京。

一个多月前,他们在公司的号召下,毅然奔赴抗疫前线,在武汉市隔离点和定点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在抗疫一线,他们用医者仁心守护每位患者,得到患者及武汉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回顾这段经历,张亚冉在这一个月里有太多的感动和无奈。最难忘的是一位聋哑人老爷爷写的感谢信,信中说道:“虽看不清你们青春韶华的脸,但却能看见你们为人民服务的心!”“当看到那封信时,我忍不住流下眼泪,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2月19日,张亚冉随队出征,来到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临时隔离点工作。一个月内,隔离点一共收治825人,3栋楼共18层,平均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管理一栋楼200多人。“每次上班前会和同事调整装备,互相检查,用记号笔写下名字和地区,就开始进入病区‘战斗’。”张亚冉告诉记者。

因为隔离点是学校宿舍改建的,医护人员每天只能来回爬6层楼。“穿着防护服走快了会缺氧,有时会不小心跌倒,我记得第一次穿防护服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煎熬。但作为医护工作者,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小事,患者才是最重要的。”张亚冉说。

在张翠翠儿子的眼中,这次妈妈“忙”的时间有点长,但他知道此次妈妈是去“执行任务”。刚到战“疫”一线的那些天,一切需要尽快熟悉与适应,张翠翠甚至“无情”地告诉儿子,不要耽误妈妈工作,暂时不联系。终于有一天张翠翠抽出时间同儿子视频通话,“妈妈,爸爸又加班了,我自己吃了泡面,还把手烫了。”看着手机那头乖巧的儿子,她忍不住流下眼泪,觉得愧对孩子。前线时间紧、任务重,身为医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的她只能“舍小家顾大家”。

一个多月的战“疫”,在解琴琴看来,这段工作经历让她成长了很多,是一辈子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现在还能想起第一次抵达武汉的场景,在天河机场看到志愿者们举着武汉加油的牌子,嘴里喊着‘武汉加油,中国必胜’,那一幕仿佛就在昨天。” 解琴琴说。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送治愈人员出院。“有一天夜班,我送一个11岁的小朋友出院,我穿着隔离衣,写下对她祝福的话,那一刻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本报记者 周美玉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