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欣欣)4月9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北京建立常态化防控机制,要关注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式上升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有效控制,面临输入风险;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促进复工复产;重点地区解封后人员加速流动;人民群众渴望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如何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机制?如何顶住“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双重压力?如何在逐步形成的正常秩序中,固牢前期防控工作的稳定局面?陈蓓表示,需要科学研判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加突出严谨、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
防控工作要更加体现严谨。目前的一级响应机制没有调整,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同时在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的情况下,针对境外疫情暴发式上升态势,采取的入境人员全部集中隔离观察、全面做核酸监测的“双全”严格措施。
防控工作要更加体现科学。在前期防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大数据平台的支撑力度,围绕着科技战疫开展科研攻关,开展创新技术应用,加速疫苗研制。
同时,防控工作要更加体现精准。在防控工作中采取限流、时序、秩序“三位一体”的措施,通过精准的限流、预约和有效的机制对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不必要的流动,减少一定时间内人员流动的密度,减少人员无序流动的风险。
防控工作要更加体现有效。在全面推动复工复产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四方责任,通过更加严实的措施,促进复工复产,通过更加畅通的渠道,保障复工复产,通过更加完善的机制,支持复工复产。
陈蓓表示,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意味着大家心中防控的“弦”不能松,在疫情防控中已经形成的好习惯必须坚持,各类防控措施必须遵守,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会、不聚餐必须延续,公勺、公筷、分餐制及在公共场所保持1米线距离需要继续。同时,有效的防控还需要根据境内外疫情发展变化,及时研判形势,适时科学有效调整防控策略。只有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只有大家持续共同努力,战“疫”决胜之日才能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