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零时,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新国展)结束了作为首都机场入境北京旅客临时转运集散地的使命。运行20天,该集散点累计转运旅客4.5万余人次。前不久,本报记者曾亲访集散地,感受各省市区以及北京各区工作组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显著工作成果,体验暖心又快捷的服务保障。
走进新国展,“欢迎回家”“祖国陪你共渡难关”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场馆中奔波忙碌。据了解,根据旅客目的地,新国展集散点分为北京旅客登记区和外省市的旅客登记区。为做好人员登记转运和服务保障工作,各省区市、北京市各区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选派优秀骨干力量驻守集散点,不分昼夜迎接归家的人们,建立起“点对点、手递手”的闭环防控体系,全力做好入境进京人员的安全转运和服务保障工作。
记者注意到,在江西省登记区,一个暖暖的“爱心包”十分显眼,其中,包含口罩、手套、零食等爱心物资,以及一张“爱心联系卡”,上面承诺:“在京期间如需帮助及时与我们联系。”江西驻京办事处副主任高延平告诉记者,“我们是旅客回家途中遇到的第一位家乡人,一定要让他们感觉到家乡的温暖。”而同样暖心的,还有云南省登记区交给旅客的“一封信”和“一个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告知入境旅客昆明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流程,还要提醒入境来滇人员我省防疫注意事项,让他们提前做好回家准备。”
采访中,人均转运时间1小时的工作效率让无数入境旅客大为赞叹,而新科技手段的应用无疑助力不少。陕西省登记处改手写登记为电子录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旅客等候时间。而浙江省登记处的扫码小程序算得上运转提速中的高科技。“每位返乡旅客都可以通过‘扫一扫’,输入自己的基本信息,同时可以实现和浙江省内转运组的无缝对接。”工作人员介绍,掌握了旅客航班信息,当地工作人员就可以第一时间开展一对一接机服务了。
据介绍,所有入境旅客,目的地为北京的,将由各区登记区引导其至属地街道或集中观察酒店,进行留观;而入境目的地为京外的旅客,也将乘专车前往观察酒店过夜,或转乘其他交通工具,全程闭环防控,直至旅客安全到家。
□本报记者 王路曼/文 彭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