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劳动教育一定要从学生抓起
为“缤纷一米线”点赞
治理刷单乱象 需要多部门联合治理
冒充
老字号直播“带货” 不妨常态化
让团结抗疫的人性光辉照进心房
新华书店送“外卖” 是一种双赢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动教育一定要从学生抓起

 

劳动教育产生的社会价值,不是简单的经济考量,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素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除实习、实训外,专门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大学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中小学要对学生每天课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大中小学每学年设劳动周(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同时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劳动素养评价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以及升学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如此高度重视,并且全面具体地要求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前所未有的,足见这一问题的重要。正如《意见》所指出的,“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近年来,大力宣传劳动模范、普通工农,宣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为舆论热点。如此大张旗鼓的宣传,正面教育固然是一个方面,毋庸讳言的另一方面是,一个时期以来,追求享受,鄙视劳动,普通劳动者不被社会尊重,甚至遭到歧视的现象和社会风气令人忧虑。

社会风气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成年人,而成年人大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旦产生偏差,纠偏很难快速见效。因此,匡正社会风气不仅需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劳动教育和劳动素养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例如,在人们最熟悉的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甚至逐渐消失了。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学习唯上”,排斥劳动,有的家长甚至向孩子灌输“劳动者卑微”的错误观念。早前某地一些家长请钟点工“替”孩子去学校打扫卫生的新闻,就是极端案例……劳动教育弱化的结果,学生们不仅劳动能力、动手能力弱,而且缺乏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普通劳动工作岗位,应该说与劳动教育不足、劳动素养不够有很大关系。

现在,中央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该立即行动起来,组织实施。要建立一个从小学到大学、各学段目标明确又有机衔接的劳动教育体系,并且与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连接,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的实施机制。

让学生适当地参加体力劳动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可以学到生活基本技能,体会分工协作,培养团队意识,还可以增强对劳动和普通工农的正确认识,有助于营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社会风气。更重要的是,这些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能力、职业选择、人生规划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劳动教育产生的社会价值,不是简单的经济考量,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素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