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昨天,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本市聚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标准体系,累计发布地方标准1714项,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等各个方面,建设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各类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359个。
其中,在协调发展方面,初步构建了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体系,在交通、物流、人力资源等10个领域发布实施52项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在工程建设、旅游等领域取得区域标准战略合作新突破。三地统一的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为落实冬奥会“绿色办奥”理念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绿色发展方面,围绕大气、水、固体废物等制定地方标准70项,形成了国内最为严格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为促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技术保障。2019年,全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同比下降,实现历史同期最低。
在共享发展方面,涉及治安、消防、网络安全等69项地方标准的公共安全标准体系和覆盖86个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为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全举办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轨道交通联网收费系统技术要求》实施后,引领北京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票务服务功能升级,为手机订票、刷手机二维码乘车、电子定期票等新服务提供支撑。
在提升城市应急管理水平方面,《小型消防站建设规范》实施后,已建成小型消防站73个,配备执勤车辆124辆,保证出警到场时间在5分钟以内,极大地缩短了应急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