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不仅侵袭身体,同时也影响人们的心理。当前,面对逐渐复工复产,大批人员返京等情况,居家出行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保持健康稳定的身心?都成为人们现阶段关注的问题。社区作为居民健康第一道防控线,社工们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怎样做的?
“社区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和耐心。”顿伟丽,北京市大兴区博兴街道亦城茗苑社区党支部的社区工作者,如今已从事社区工作整4年。她说,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社区工作,从一个人人称道的“居委会大妈”,转变为一个具有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的社区工作者,她先后考取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并于2018年考入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开启了专业学习之路。
顿伟丽所工作的小区是一个2000多户的人才公租房,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人员流动比较大。和许多人一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过年的气氛全被打乱了。打电话核实人员信息,居民出京情况,完善人员信息,测量体温,社区的消毒工作……大年三十开始,社区党支部书记带着他们反复核查信息,自此社区抗疫工作正式打响。
“随着返京人员逐渐增多,来自社区各方人员给同一个关注对象打电话,有时对方会变得情绪焦躁,不愿理会。”顿伟丽觉得,这样下去不太好,疫情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个危机事件,但根据危机介入理论,不同情况下的危机人员影响不一样,于是她将社区内的人群划分为四类:一类从湖北等疫情较严重地区返京;二类从非疫情地返京;三类是从疫情爆发一直宅在家中的居民;第四类是为了疫情而工作在一线的工作人员。
当时,社区有一名从湖北返回的男子,顿伟丽想无论是对于他还是他的家人,在这次危机中,他们受到的创伤都是最大的,所以第一时间和他进行了视频连线,询问了他及家人的身体情况,为了最小减少打扰他的电话、人员,顿伟丽主动承担起联系他的社工,所有问题都由她和他来沟通。信任感的建立,使这位居民十分配合社区的各项工作。同时,出于对他的健康考虑,顿伟丽积极链接资源,联系社区内的医生志愿者,为他及家人做了线上问诊,了解身体健康,并在心理健康方面,及时询问他的个人需求,普及一些居家防护知识,加油鼓劲,成为每日交流的必备内容。
“对于一个遇到危机事件的人来说,能够及时进行干预无论是对他现在还是将来的生活都是很必要的,我虽然不是专业心理医生,但我是工作在社区的工作者,我们之间的信任,接纳包容的态度,以及平静的生活状态,让他平稳的度过了14天的隔离期,家人也都健康。”顿伟丽说,在她看来,社区工作者在处理各项工作时,不能因为管理而管理,采用强硬的手段,而不去照顾居民的感受,是更需要理解和耐心,一句:“麻烦一下您了,谢谢您理解;您别着急……”很多问题也就都解决了。
眼下,疫情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防疫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基层工作仍要加紧。为了做好居民的健康防线,顿伟丽建议,一名社工除了必要的健康知识宣传、居家防护知识的普及,还要做好心理关怀,对于目前在家集中隔离人员,除了必要的询问之外,还要提供充足的社区支持,以缓解因长时间无法出门而造成的恐慌情绪。同时,对于已经返岗的人员,也提醒做好适当的心理调适和自我调节,加强与家人的沟通,与同事之间互相鼓励。
□本报记者 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