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米线”,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一米线”,又称伸缩隔离带、栏杆座、警戒线、移动护栏杆,它主要用于大型排队秩序控制以及定向人流输导所必须的队列设施和科学的摆放规划,被广泛的应用于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
在日前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健康专家为“朝九晚五”族一连支了六招。“爱的方式不一定零距离,爱你的心一定是零距离。”“一米之外,诠释真爱。”把“一米线”再次提到了重要认知位置上。
然而,曾几何时,“一米线”在国内相当的地方惨遭白眼和冷遇,几乎是形同虚设!不是吗?举凡我们去机场候机,还是去银行排队取款,这些大型公共场所都有用很粗的黄线标识出一米线。不过,令人尴尬的是,很多时候,这样的一米线丝毫阻挡不住许多人一往无前的脚步,即使排队里没有多人,也会见到很多国人几乎不看“一米线”,而是使劲地贴在别人的身后。
为了这“一米线”的距离,这些年来,我在不少地方没少和某些人着急,每当我提醒那些企图逾越“一米线”的人的行为时,都会令对方不悦,认为我小题大做,甚至大喊大叫。后来,我见反对无效,也就不爱在公共场所去纠正某些人了,毕竟我也不是执法部门。
这些年,每当我出访一些国家,看着在公共场所那些赫然标识的无人逾越的“一米线”,真是令人感慨。有一次在北美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看到排队结账的人突然看不到了,原来这里的顾客都习惯了两米的距离,难怪我看不到前面的顾客了。这豁然开阔的人际距离,让我感到了现代文明,不应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一个多月,对“一米线”有些麻痹的国人,终于清醒地意识到“一米线”有多么的重要!看看那些染上新冠肺炎的病人,很多也是因为不注意个人卫生的安全防护。
我注意到,随着防控疫情的发展,确实对过去国人习以为常的做法提出了颠覆性的挑战。很多小区的出入口、超市的结账处,都明确告知必须遵守“一米线”。很多专家也告知公众,为了防止接触病毒,不要和别人靠的太近,最好保持一米以外的距离。我看到所在的小区,很多人打招呼,都是距离近两米远。那种过去爱扎堆的情形在小区很少见了。看来这也是这次疫情带给人们的惨痛教训。
有网友对目前公众普遍遵循的“一米线”原则,表示欣赏,在超市、菜市场等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自觉与前面排队者拉开距离的市民渐渐多了,“北欧式”排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很多复工的单位食堂,原本热闹的食堂,由于“隔离就餐”模式,变得特别安静,就餐时,不仅没有面对面、肩碰肩的现象,相隔也都是超过一米,背对背就餐,“让人吃出了高考的感觉”。是啊,“一米线”在国内的普遍回归,释放了公众对个人健康安全的迫切。保持“一米线”,即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避免交叉感染某些流行疾病的一个有力手段!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