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公共场所冬季普遍都会在门口处悬挂门帘防风保暖。2月23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强调,公共场所要将“一米线”、摘门帘作为规定动作。连日来,记者根据市民的投诉,探访多家商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发现有些地方的门帘依然还挂着。(3月3日《北京晚报》)
一些公共场所在门口处悬挂门帘,其目的就是为了防风保暖。但是在疫情形势当下,以及天气逐渐转暖,这些门帘也有必要因“疫”而摘。要知道,棉门帘影响通风换气,一旦遇到几名顾客同时进出的情况,这“一掀一放”会导致通行效率缓慢,极易造成扎堆等待的现象,从而埋下交叉感染的风险。这亟待引起重视。
门帘该摘不摘,无疑会埋下诸多隐患。某种意义而言,公共场所摘下门帘看似是小事,但也事关着群众的通行效率,更关乎着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成效。正如媒体表示,当前为了防控疫情,公共场所最需要的恰恰是通风,挡风保温理应要让位于两个字——安全。所以,公共场所摘下门帘保持通风很有必要。
同理,类似的门帘隐患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媒体曾直言,“电梯按钮、理发用品、公共洗手间等等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也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做地毯式的清理。”确实如此。人们习以为常的细节之处,往往埋伏着巨大的风险隐患。疫情防控期间就需要将这些薄弱点找出来,落实好相关举措,为公众营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杨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