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本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迅速反应、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疫情面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战‘疫’期间,劳动监察员也在逆行。我们努力一些,再努力一些,就能更好地守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负责人这样说。
快速统一口径
战“疫”执法有“准绳”
倡导劳动者通过网络、电话和二维码方式进行投诉,相关证据材料可以通过邮寄方式提交;各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确保接待窗口有人接待,举报投诉电话有人接听,系统分办的举报投诉及时立案办理;因隔离治疗、医学观察、居家隔离等原因,未能及时投诉的,扣除隔离治疗、医学观察、居家隔离期后,违法行为发生在两年以内的,应当依法查处……早在1月31日,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就向各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下发了统一口径,明确了疫情防控期间劳动监察工作的相关事项。
疫情防控期间,围绕防疫、复工、返岗等事项,国家层面、市级层面相继出台政策。为督促企业遵守特殊时期的政策要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本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主动应对、快速行动、全面把握、梳理政策,围绕严格落实有关政策、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相关法定期限的特殊处理、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加强预警监测、强化应急处置、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等几方面,对各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指导。
与此同时,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还联合司法系统,以问答形式编辑了《疫情相关案件答复建议手册》,涵盖疫情防控期间需要掌握的劳动关系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等内容,统一了疫情防控期间工资待遇等有关问题的监察执法口径。
统一口径的推出使各区防疫期间开展劳动监察工作有了“准绳”,保证了劳动监察行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引导维权
既主动发力又主动发声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基层……2月7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来到位于丰台区的一地铁建筑工地,实地了解企业复工情况,检查疫情防控期间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
除了“四不两直”方式的检查,自1月31日起,市区两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就开始摸底排查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返京复工情况,全盘掌握开复工项目、复工人数以及工资支付情况等内容,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复工计划和防疫措施,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和施工企业农民工有序复工。
一方面是主动发力,“走出去”加强监督检查;另一方面是主动发声,“广而告之”温馨提示。
“已经到达北京的务工人员要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村)及单位报告,并按规定进行14天体温检测和观察……如果有权益需要维护,可以拨打12333热线电话和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电话,也可以登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官网或扫描劳动保障维权二维码举报投诉……”2月8日,《致来京务工人员的一封信》通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官微以及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发出。
《致来京务工人员的一封信》既有对来京务工人员疫情防控、权益维护的暖心提醒,也有对用人单位的细致要求,“用人单位要按照国家及本市疫情防控期间的有关文件规定依法用工,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支付工资,不得聚集人群现场发放。”同时,这封信还通过劳动监察员的手发放到建筑施工企业,送到农民工身边。截至目前,《致来京务工人员的一封信》已在全市1418个在施工程项目现场张贴,涉及建筑施工企业2759家。
畅通渠道
逆行维权,接诉即办
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同时又能让劳动者及时维权“不窝心”,本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大力推行劳动维权“不见面”。 在《致来京务工人员的一封信》中重点向社会公布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33人力社保电话咨询热线、市区两级劳动监察举报投诉电话、劳动保障监察维权二维码、官网、官微等多种维权渠道,并多次、多平台进行宣传。
严格值班值守,做到举报投诉电话不漏听。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自1月31日起,抽调8名业务骨干轮班在岗接听举报投诉电话,为返京务工人员提供相关政策咨询。鼓励劳动者通过电话、互联网等非现场方式举报投诉维权,相关证据材料通过邮寄方式向相应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提交。同时,每天安排专人分办转办各类线上维权案件,接到的举报投诉第一时间转至各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情况复杂、当事人无法到场的案件开展网上视频约谈。
“对群众诉求必须及时回应,对举报投诉必须畅通受理渠道,对反映的问题必须立即协调处置”,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劳动保障监察维权和执法工作,提出了“三必须”的要求,努力做到对问题分类处理,接诉即办。
2月3日至25日,市区两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计受理12345及12333派单、维权二维码、举报投诉电话2331件,其中涉及疫情影响欠薪案件1718件。办结并回复已达70%以上,剩余案件也正在调查处理中。
□本报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