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密切接触病患的医护人员一定要戴护目镜,而普通人只需做好手部消毒,不要用手揉眼睛、抠鼻子。”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学者王宁利教授向读者介绍了眼部防控疫情知识。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王宁利教授与武汉同行进行了联系,密切关注着对疫情的报道。他在2003年非典期间就对眼部感染和防护病毒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这次疫情的传播,他介绍,在生活中呼吸道传播是非常明确的病毒传播途径,具体到眼部,可能会通过病人的气溶胶、飞沫等沾染结膜。结膜是黏膜上皮组织,是人体的一个暴露窗口,病毒可能会被结膜吞噬、反应后进入身体。泪液可以通过眼睛里面的两个小管道进入鼻腔,再进入呼吸道,这是一个潜在门户,所以一线医护人员一定要小心。
对于患上新冠肺炎的北大医院王广发教授反映的眼部症状,王宁利认为,病患的眼部问题不能说明就是通过眼部传染的,有可能是新冠肺炎在眼部的表现。一线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眼部保护,但不接触相关环境的普通民众不必过于担忧。
疫情防控期间,上下班的人群是否需要戴护目镜?王宁利表示,普通人群如果外出,需佩戴好口罩,不要用手揉眼睛,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医护人员需佩戴好护目镜,确保不用污染的手套或者裸手接触眼及口鼻,及时更换手套,使用消毒液或者酒精擦拭双手,就能做好眼部防护。疑诊或者确诊人员的家庭照顾人员、一般外出的普通群众都不需要佩戴护目镜或者面罩。
他最后总结了12个字送给公众: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乱跑,“做好正常防护,大家不必恐慌。”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