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战疫情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李全瑞:驰援武汉是从医以来最难的“大考”
勇往直前铸就最美的风景
解忠明: 没有比守护好百姓安全更重要的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全瑞:驰援武汉是从医以来最难的“大考”

 

脱下防护服,摘下护目镜,李全瑞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透过视频,记者看到疲倦的神情和口罩勒痕布满了这位55岁的医生脸上。作为宣武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中年纪最大的队员,他已经在隔离病房奋战20多个日夜了。在病房里,无论是精力还是体能,这位“老将”都不输于任何年轻人,全程坚持完成每班8个小时的值守。

“说句实话,身体有些扛不住,但每次看到病患渴望康复的眼神,我这点牺牲不算什么。”李全瑞说。

从医生涯中的一次“大考”

李全瑞直言,直面如此严重的疫情,是对自己从医生涯的一次“大考”。在隔离病房值班,医护人员需要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这加大了工作难度。在进入隔离区前,每位医护人员要在缓冲区穿上“三层衣”——先穿工作服、再穿隔离衣、最后穿防护服。当然,最具挑战的任务还是对患者的救治。由于隔离病区的病床全部处于满员状态,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精力,这对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李全瑞告诉记者,他第一次进隔离病房接诊时,就遇上收治患者的高峰,还要时刻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验。

一次,李全瑞正在病房检查患者的病情,病区的大门突然被猛地推开了,一位患者躺在担架床上急促喘息,职业的本能反应让他立刻警觉起来。“这名患者因为呼吸困难无法说出自己的病史情况,而采集病史是诊疗的重要环节。”测指氧、测血压、测心率、测炎症指数、紧急补养……作为一名久经战场的“老将”,李全瑞沉着有序地进行操作。在李全瑞的诊治下,患者的呼吸慢慢有了节奏,情绪也稍稍稳定了下来。凭借着自己的临床经验,通过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测分析,李全瑞很快找到了对策,患者的病情也逐渐平稳下来。

转换角色做“心理医生”

在武汉,李全瑞和其他医生一样昼夜两班倒。不一样的是,他还要指导当地医务人员,帮助他们进行最新版本疫情指南的解读,完善病历模板,以及对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方案。“在病房查房过程中,我发现病人除了身体上的疾病,还普遍存在着心理上的恐惧情绪。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增加心理疏导的干预措施。”李全瑞告诉记者,“在这里,患者完全处在一个家属无法探视的隔绝环境中。作为医护人员,他们不仅要承担救治者的责任,同时也要扮演家属的角色,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而这时候,李全瑞会使用肢体语言,通过与病患握手、为病患竖大拇指、打胜利手势等方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在不忙的时候,李全瑞和其他医护人员们会尽量跟患者通过聊天活跃气氛,他们不聊疾病,而是聊武汉的风土人情,聊湖北的名胜古迹。“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家乡自豪感,而且对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李全瑞说,即使当病人病情平稳时,他回值班室休息,仍放心不下病人,时不时地都要回隔离区看看,就像是在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胜利日”想给妻子一个拥抱

在李全瑞心中,最让他放心不下的除了病患,还有2000多公里外的北京,同样深处抗疫一线的妻子刘彤。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身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的刘彤作为第一批医疗队员走进非典隔离病房。如今,她在北京坚守岗位,为疫情中的产妇健康保驾护航。“非典的时候,我在一线,那年我30多岁。工作一天下来感觉自己快要虚脱,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几乎湿透。我特别能体会他的处境和不易,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他的身体。”刘彤说,李全瑞有着心率过速的问题,繁忙的工作让病情有所加重,但他谁也没告诉,一直都在自行加药。

“您想对老伴说些什么?”面对记者的问题,刘彤笑了,“老夫老妻,就不说甜言蜜语了。我就盼他平安回家,在武汉多打胜仗。”

“她不放心我的身体。”谈及妻子,李全瑞有些哽咽。他告诉记者,临行那天,妻子为他细心收拾好行李箱,开车把他送到了单位。“当启程离开的时候,望着她向我挥动的双手,我的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了。”李全瑞说,“17年前她上一线战非典,17年后我上战场抗新冠,我们既是夫妻更是战友,等胜利的那一天回到北京,我要给妻子一个拥抱。”

□本报记者 闫长禄 通讯员 王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