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独居观察点的“大管家”
一切都会过去
百年抗疫的不朽丰碑
书海掠影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切都会过去
——一名调度员的“春节日记”
 

1月21日,我在网上看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新闻,去公司斜对面的小药店买了些一次性口罩以作防备。原以为疫情不会太严重,过年时我们还能像往常一样上班、聚会,不曾想,事态的发展远远出乎我的意料。

作为一名调控员,一年四季不停歇的工作是我的职责所在,对可能碰到的突发情况也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可当疫情真正袭来的时候,我还是有些猝不及防。

每天,我都会关注官方出具的统计数字,确诊人数、疑似人数和治愈人数,心头回响的却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讲的一句话:“我们必须记住,那些每天变化的,是人,不是数字。”

1月25日,大年初一。我的桌子上叠着几张保供电的单子,全都是医院的。我心里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或许,我无法像那些医生一样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救死扶伤,但是我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己所能,为他们的工作保驾护航。此时身在调度台的我,就像电网的医生,随时监测着电网的安全,确保它不出一丝差错,让医生护士,让所有市民感受到灯火可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值此之际,各行各业的人都是一样的。

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试问新春佳节,谁不想舒舒服服地躺在家中,熬过这个寒冬?但是为了更多人的健康,为了社会的稳定,必须有人站在前面。

在这场风暴中,医生是伟大的,面对疾病与绝望,给人类带来希望的就是这些“白衣天使”;建筑工人也是伟大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在短短几天内拔地而起的奇迹,是他们不舍昼夜奋斗而来的结果;其他所有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同样是伟大的,大家一边与心中的恐惧作斗争,一边募集医疗物资支援前线,使这个寒意未消的冬春之交变得异常温暖。

我想,这温暖中势必也有一缕光亮来自于许许多多和我一样坚守岗位的一线电力工人。整个春节,为了自我防护,很多人选择闭门不出,此时若是没有电,绝难想象:没有电,电视就打不开,空调就用不了,手机电池一旦耗尽也将无法开启,人们该是何等的无聊和无助?尤其当黑夜来临时,深藏于人心中的慌乱和恐惧会被无限放大。老人、小孩、身体孱弱的中年人,更将饱受煎熬……

为了守护千家万户的光明,这个春节我没有回家。由于人员有限,每个岗位缺一不可,为了保证调控运行班能正常运转,市调控分中心对值班方式进行了调整,以保证有备班人员并且减少交接班导致的人员接触。慢慢地,我习惯了早饭吃着泡面、上班戴着口罩、随时对房间进行消毒的工作状态。

尽管条件艰苦,我心里却很满足,因为我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电网的安全运行,为了我的家人和更多的人家用电无忧。

疫情当前,作为一名普通人,我能做的十分有限。于自身,第一时间劝说家里人取消旅游计划、聚餐安排,并尽可能地为家里人配备口罩,保障家人的安全。叮嘱他们,同时也叮嘱自己:健康作息、勤洗手、少走动、戴口罩,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于社会,兢兢业业站好每一班岗,认认真真对待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丝风吹草动,以小心保万全。

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话说:“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事实,而不是恐惧;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科学,而不是谣言;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团结,而不是乌云。”我相信,有那么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人的坚守,有那么多同胞勠力同心的付出,一切都会过去。

□邹俞/文 潘玉毅/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