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教育部1月20日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等5门课程课标。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新《标准》注重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体现了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分为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化学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10门课程必须开齐。此次发布的是其中5门课程标准,另外5门将于近期陆续发布。
限定选修课程是国家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各学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选择具体课程、安排教学,所有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等,共计15学分。
新《标准》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中职公共基础课程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突出实践取向,注重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根据要求,各地要指导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开齐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开足规定学时。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不低于1000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