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情景巧设计 让学生爱上“爱商课”
数十项专利打造城市地标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景巧设计 让学生爱上“爱商课”

景文超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心理教师
“创”字诀:琢磨得多了,好点子就诞生了
 

心理课作为近年来的一门中小学新兴学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由于没有课标,心理课上什么?怎么上?一直都是学校和老师们探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研读纲要解析,总结沉淀多年心理学科课程上课经验,2017年,我校实现心理老师专职化,并在专家的建议下,开设了‘爱商课’。”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老师,景文超也从兼职心理课教师,变身成为专职“爱商课”教师,为三年级到七年级,共计14个班的学生教授爱商课。

什么是“爱商”?景文超老师向记者解释,爱商指一个人了解爱本质的程度和正确地接受和表达爱的能力。爱商与智商、情商、财商,组成当代人追求幸福四大重要能力。“帮助学生培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的相关心理能力,是我们这门课程的主旨。” 景文超告诉记者,由于没有课标,她便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自己进行课程设计。

事实上,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自建校以来,顺应新时代特征,践行未来教育的特质,在课程建设上建构了“三元全息课程体系”,即:“个人与健康”领域、“自然与科学”领域、“社会与人文”领域。关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设心理课及后来的“爱商课”,是基于“个人与健康”领域设置的。

景文超说:“我心目中心理课的定义,就是心理课以体验性为核心,可以通过绘本电影故事等等创设情境,然后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观看电影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体验性,在体验过程中去渗透认知,感悟核心理论,以及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也正是秉承这样的认识与原则,景文超不仅设计完成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色爱商课程,更集合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题思考,开创了“3+2+1”的授课模式。

其中,在课程设置上,小学低年级课程需要关注学生的入学适应,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认识情绪;中年级的课程则倾向于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我,学会体验并表达情绪;高年级课程重点在于青春期教育,并引导学生管理情绪。景文超开创的“3+2+1”授课模式,也是结合课程设置的创新方式:3是主题课,围绕一个主题开设3次系列课,比如围绕“认识自己”主题,开设“我的优点”“我的缺点”“我的特点”三次主题课;2是活动课,开设2次团体活动课;1则是电影课,即结合主题,对一部电影进行深入剖析。

说到团体活动课,景文超向记者介绍了一堂五年级学生“价值面面观”的团体活动课,他们以电影《流浪地球》为背景,进行创设情景,挑选六个不同行业的人存活,并在设定环节下,逐步减少人员。“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慢慢发现,什么对自己更重要。有的学生在选择后,会后悔,会有所感悟。”景文超说,认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而电影课堂上,学生们围绕校园欺凌主题电影《声之形》展开辩论,教师则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每一个角色。

在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每个班每周要上一节“爱商课”,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就足以看出,“爱商课”的受欢迎程度。然而,心理课程是很难界定课程评价效果的。景文超承认,心理课是更注重过程的学科,是教育性的学科,注重预防性和发展性。但今年学期末,她也第一次尝试用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打开试卷,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作,呈现在试卷上。学生们运用图画、形状,甚至思维导图解答,对于这样的呈现方式,景文超非常欣慰,“试卷就展现了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成果。”景文超说。

□本报记者 王路曼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